《清代的义理学转型》求取 ⇩

第一章绪论:「何图更于程朱之外,复有论说乎?」 ——概说清代的义理学转型1

一、前言2

二、明清之际学术典范转移的历史条件5

三、在经典诠释基础上的新义理学13

(一)破与立——理学和清代新义理学间的紧张性13

(二)从理学到清代新义理学的「证体/实践」两种传统19

1.从「天理」到「事理、情理」的价值转移23

2.从「黜情」到「尊情」的情性观24

3.从「主观存养」到「客观事为」的工夫论27

4.从「守常」到「通变」的实践观28

5.从「义利之辨」到「义利合一」的自我追求29

四、戴震与孟、荀义理立场之比较31

(一)戴震「礼义为性」的性善立场32

(二)戴震「理气合一」、「形神不二」的天道观36

(三)戴震有别于荀子的「以学养智」工夫观38

五、近现代化思维的前概念——「乾嘉新义理学」之义理转型40

六、结语43

第二章典范过渡——陈确的新理欲观与颜元的「实行」观61

一、前言62

二、陈确《大学辨》主张《大学》废经的影响65

三、陈确新理欲观对理学「去欲」主张之反命题67

四、陈确肯定士人营生的「治生论」与颜元「以义为利」的新义利观71

五、颜元强调习行经济的「实行」哲学77

六、宋明儒与清儒对「上达/下学」之学的畸轻畸重82

七、结语86

第三章清代的义理学转型与「汉宋之争」101

一、前言102

二、儒学的形上取向和经验取向两种义理类型105

三、儒学两种义理类型在清代的交锋——「汉宋之争」111

(一)方东树及《汉学商兑》鲜明的宋学立场112

(二)尊汉黜宋的乾嘉新义理学120

(三)从经典考据到哲学层次的「汉宋之争」126

1. 必也先正名126

2.清代「汉宋之争」的焦点130

四、结语142

第四章清代的义理学转型与《四书》诠释——以《论语正义》、《孟子正义》为观察对象161

一、前言162

二、清代的义理学转型及其意义164

三、发扬礼治理想的礼学传统170

四、兼重义利的「义利合一」观175

(一)清以前崇公抑私的义利观181

(二)清儒区别私、利、欲的「不害义」层次183

五、尊情尚智的道德观190

(一)尊情的情性观192

(二)绾合德、智的重智道德观199

六、通权达变——强调经验判断的道德观202

七、结语207

第五章清代的义理学转型与文学之呼应——以《红楼梦》、《儒林外史》为观察对象227

一、前言228

二、清廷「崇儒重道」下僵化的「实用性」理学230

三、「天理↓情理」的思想变迁与《红楼梦》的阶级伦理反映233

(一)对以「天理」结合阶级伦理的绝对道德质疑235

(二)对「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纲常伦理质疑238

(三)腐败儒教的形象描绘240

四、「存理灭欲↓通情遂欲」与《儒林外史》的名教虚伪刻划241

(一)揭露「存理灭欲」的名教腐败面244

1.假·虚伪士风的「假道学」刻划245

2.陋·腐儒庸俗迂陋的形象素描247

3.壞·劣恶宫绅的群像图写252

(二)从「儒士」到「名士」——人生价值之重新探索256

五、结语262

第六章清代的义理学转型与儒学之现代化273

一、前言274

二、明清思想变构的近现代化意义277

三、从经验视角切入的清学观察280

四、经验取向的清代新义理学287

(一)「理」的经验落实288

(二)阐扬自然人性论292

(三)反对道德的绝对主义297

五、结语300

第七章翻过乾嘉新义理学又一页——从「变器」到「变道」的晚清现代化启蒙思潮309

一、前言309

二、康有为跨出封建藩篱的儒学现代化转向311

(一)「托古改制」的经世之学313

(二)《新学伪经考》与《孔子改制考》对封建纲常之动摇318

(三)「援西入儒」之经典诠释现代化转向324

(四)创造性诠释与「尊儒?叛儒?」之辨327

三、谭嗣同冲决封建网罗的新仁学思想331

(一)从阮元的「相人偶」仁论到谭嗣同的《仁学》新说332

(二)谭嗣同冲决封建网罗、强调平等精神的仁学观339

1.「道通为一」之平等强调340

2.「以仁黜礼」之纲常否定343

3.「崇奢黜俭」之富民主张346

四、结语350

第八章结论:从「宋明理学」到「明清气学」的儒学嬗变365

一、总说「明清气学」365

二、「明清气学」对「宋明理学」的典范取代366

(一)张载的「气一元论」与「明清气学」368

(二)张载气论与「明清气学」殊异的时代课题与学术关怀372

(三)「明清气学」对「气质」之善的肯定与突破374

三、「乾嘉新义理学」对「明清气学」的突破与理论深化379

四、以「乾嘉新义理学」为主轴的「清代新义理学」388

(一)从「天理」到「事理」与「情理」的核心价值转换389

(二)强调礼治理想的「礼学」传统390

(三)从「黜情」到「尊情」的情性观391

(四)绾合德、智的「重智」道德观392

(五)从「求利害义」到「义利合一」的新义利观393

(六)从「主观存养」到「客观事为」的工夫论395

五、传统与现代交会的「清代新义理学」396

参考书目409

《清代的义理学转型》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西南地区城市社区治理的现代转型(2020 PDF版)
西南地区城市社区治理的现代转型
2020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职工学校的转轨变型( PDF版)
职工学校的转轨变型
辽宁省总工会宣教部
社会转型与人的现代重塑(1998 PDF版)
社会转型与人的现代重塑
1998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论(1998 PDF版)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论
1998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当代道德的转型和建构(1999 PDF版)
当代道德的转型和建构
1999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转型的中国(1994 PDF版)
转型的中国
1994 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增长转型(1997 PDF版)
增长转型
1997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1997 PDF版)
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1997 北京:法律出版社
转型发展理论(1996 PDF版)
转型发展理论
1996 北京:同心出版社
组织转型(1999 PDF版)
组织转型
1999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现代与现代主义  西方文化思潮的历史转型(1995 PDF版)
现代与现代主义 西方文化思潮的历史转型
1995 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1996 PDF版)
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
1996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和中国社会的转型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社会学研究(1996 PDF版)
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和中国社会的转型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社会学研究
1996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现代化与社会转型(1998 PDF版)
现代化与社会转型
1998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经济转型时期的理论与实践(1995 PDF版)
经济转型时期的理论与实践
1995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