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的民族工作 (上册)》求取 ⇩

目录总序凡例序言 杨静仁绪论1

第一编 民族工作的发展历程第一章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民族工作(上)——民族政策的确立和民族工作方针的制定(一九四九——一九五七年)48

第一节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新中国的诞生48

一、少数民族代表参加第一届政协会议49

二、《共同纲领》关于民族政策的规定50

第二节 民族事务机构的建立及民族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52

一、中央及地方民族工作机构相继建立52

二、民族工作面临的复杂形势54

三、慎重稳进方针的提出55

第三节 解放少数民族地区57

一、新疆的和平解放57

二、西藏的和平解放59

三、清剿残匪,安定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秩序63

第四节 疏通民族关系的重要措施66

一、中央派访问团到少数民族地区访问66

二、组织边疆少数民族各阶层人士到内地参观69

第五节 为打开新解放的少数民族地区局面而进行的三项工作71

一、尽可能为少数民族办好事72

二、为少数民族培养干部77

三、争取一切可以团结的民族宗教上层人士82

第二章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民族工作(下)——民族政策的实施和民族工作的初期成就(一九四九——一九五七年)85

第一节 帮助少数民族实现民族平等权利和自治权利85

一、消除历史遗留的民族歧视的一切有形痕迹85

二、进行民族识别,确定民族成份87

三、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88

四、保障杂居散居少数民族平等权利的措施91

第二节 改革少数民族的社会制度,为各民族的繁荣发展扫清道路93

一、少数民族农村的土地改革94

二、少数民族牧区的民主改革96

三、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改造98

第三节 检查民族政策执行情况,重点批判大汉族主义101

一、一九五二年的第一次大检查102

二、一九五六年的第二次大检查107

一、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整风和社会主义教育112

第四节 少数民族地区的整风和宗教制度的改革112

二、少数民族宗教中的封建特权和剥削制度的改革116

第五节 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成就118

一、社会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118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实施119

三、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120

四、中共“八大”决定大力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和文化121

第三章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工作(一九五八——一九六五年)124

第一节 少数民族地区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125

一、“大跃进”的形成及其发展125

二、“一步登天”126

三、促进运动发展的两种因素126

第二节 “大跃进”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129

一、为农田水利和地方工业建设打下基础129

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对民族地区生产力的破坏130

三、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受到损害131

一、国民经济和人民公社所有制的调整133

第三节 民族地区国民经济的调整和对急躁冒进的纠正133

二、民族关系的调整136

第四节 西藏发生全面武装叛乱137

一、武装叛乱的发生138

二、中央被迫采取平叛改革方针141

第五节 民族工作根本指导思想偏离正确方向142

一、“左”的错误进一步发展142

二、片面强调阶级路线144

第四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民族工作(一九六六——一九七六年)146

第一节 民族工作的一场浩劫146

一、践踏民族政策,取消民族工作147

二、大批民族干部遭受迫害149

第二节 对林彪、江青等人倒行逆施的斗争149

一、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对少数民族干部的保护和对民族地区群众的关怀149

二、各族干部和群众的抵制和斗争152

第三节 十年动乱期间一些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53

一、农牧业生产增长缓慢154

二、工业交通建设有一定发展156

三、民族文化和民族团结破坏严重158

第五章 新时期的民族工作(一九七七——一九八八年)159

第一节 重申政策,拨乱反正161

一、推翻强加给民族工作的罪名161

二、全国边防工作会议重申民族政策162

三、根本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163

四、平反冤、假、错案165

一、新时期民族工作任务的提出166

第二节 新时期的民族工作任务和民族工作重点的转移166

二、民族工作逐步走上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轨道168

三、中央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分类指导171

第三节 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体制改革173

一、改革的任务173

二、农村、牧区的经济体制改革175

三、城市的体制改革177

一、对外开放的初步成就179

第四节 少数民族地区对外开放和边境贸易的发展179

二、建立横向经济联系180

三、发展边境贸易182

第五节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政策和措施183

一、扶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措施183

二、各民主党派为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建设和脱贫致富作出贡献185

第六节 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全民族立法188

一、坚持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政策188

二、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成长189

三、民族法制建设的重大成就190

四、其他法规关于民族平等权利的规定193

第七节 为提高少数民族文化素质采取的主要措施194

一、加快发展民族教育事业194

二、促进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和传统体育的发展196

第八节 改革开放的成果及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198

一、改革开放的初步成果198

二、改革开放带来的新情况和新问题199

第九节 进一步明确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201

一、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201

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先进人物表彰大会的召开204

三、加强新时期民族问题的研究205

第二编 民族平等权利和自治权利的实现第六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10

第一节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制定211

一、中共早期的联邦制口号211

二、民族区域自治的提出212

第二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214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214

二、民族区域自治受到干扰和破坏217

三、民族区域自治建设的新发展218

第三节 五个自治区建立的方法步骤222

一、内蒙古自治区的建立222

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建立224

三、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建立225

四、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建立226

五、西藏自治区的建立227

第四节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性质及其特点229

一、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229

二、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三个特点230

第五节 民族区域自治的成就和有待进一步完善的问题234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主要成就和优点234

二、实施民族区域自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235

第七章 杂居散居少数民族工作237

一、杂居散居状况的形成和发展238

第一节 杂居散居少数民族的概况238

二、杂居散居的特点及其在各民族共同发展中的作用239

第二节 新中国对杂居散居少数民族的政策和工作241

一、保障杂居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241

二、杂居散居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建设244

三、杂居散居少数民族工作的曲折发展245

第三节 城市少数民族工作248

一、城市少数民族及民族工作概貌248

二、城市少数民族职业结构的调整249

三、城市少数民族经济生活的发展变化252

四、城市少数民族的文化教育255

五、城市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得到尊重256

第四节 民族乡的工作259

一、民族乡的发展历程259

二、民族乡的工作260

三、民族乡在经济文化发展上的成就262

第五节 没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的工作264

一、没有条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概况264

二、近四十年来未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的发展266

第八章 民族识别270

第一节 复杂的族别情况271

一、众多的族称271

二、族别问题的提出273

第二节 识别民族的依据274

一、中国对“民族”一词的使用274

二、识别民族的依据277

第三节 民族识别的进程283

一、第一阶段的识别工作283

二、第二阶段的识别工作286

三、第三阶段的识别工作290

第九章 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295

第一节 培养民族干部的重要性和各个时期的方针任务295

一、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性295

二、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任务296

三、培养少数民族专业技术干部的政策298

四、新时期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发展299

第二节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措施302

一、少数民族干部的来源302

二、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具体措施303

三、加强少数民族在职干部的轮训306

四、中国人民解放军为各少数民族培养输送大批干部307

五、汉族干部对少数民族干部成长的帮助309

一、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发展311

第三节 活跃在各条战线上的少数民族干部311

二、干部制度改革给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带来的变化314

三、各级中共组织和政权机关的少数民族干部315

四、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员在各条战线上318

第十章 对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统一战线工作322

第一节 广泛建立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统一战线323

一、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基本状况及其特点323

二、上层人士统一战线的历史发展325

第二节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上层统战工作327

一、中国共产党对民族上层人士的政策和工作327

二、帮助民族上层人士不断进步,争取他们在革命和建设中作出贡献332

第三节 民族上层统战工作遭到的挫折和破坏336

一、“左”的思想的干扰336

二、“文化大革命”中对上层统战工作的破坏336

第四节 新时期的上层统战工作337

一、全面落实统战政策337

二、争取达赖集团和国外藏胞回归祖国340

三、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统一战线的发展342

四、少数民族上层人士进一步发挥重要作用343

第十一章 民族团结工作345

第一节 解决历史遗留的民族问题346

一、对流散的哈萨克族的安置346

二、帮助鄂伦春族定居347

三、苦聪人出林落户349

四、大瑶山瑶族的“团结公约”351

五、一些地区的苗、瑶族下山分田定居352

第二节 调解边界和草原纠纷353

一、甘、青两省边界纠纷的调解353

二、川、甘两省齐哈玛草山纠纷的调解354

三、内蒙古、河北边界纠纷的调解355

四、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皇城区与山丹军马场草山纠纷的调解356

第三节 开展民族团结月活动358

一、民族团结月活动的逐步开展358

二、民族团结月活动的主要内容360

三、民族团结月活动的效果362

第四节 普遍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363

一、地方民族团结表彰大会的召开363

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365

三、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369

第五节 民族团结工作的基本经验371

第三编 少数民族社会面貌的变化第十二章 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380

第一节 民主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380

一、少数民族中社会结构的四种情况380

二、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381

第二节 社会经济结构和汉族相同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地改革383

一、内蒙古东西部蒙古族地区384

二、西北回族地区385

三、新疆维吾尔族地区387

五、贵州苗、布依、侗族地区388

四、广西壮族和瑶、苗、侗族地区388

六、湖南湘西苗族地区389

七、云南白族地区389

第三节 奴隶制和封建农奴制地区的民主改革390

一、四川彝族、藏族地区的民主改革390

二、西藏的民主改革395

三、云南傣族地区和一些山区的民主改革398

二、改造原始落后因素的主要措施400

一、未进入阶级社会的少数民族的基本特点400

第四节 处在原始公社末期的少数民族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400

第五节 牧区的民主改革401

一、改革的方针和步骤402

二、具体政策402

第六节 废除宗教中的封建特权和剥削制度406

一、宗教封建特权和封建剥削的情况407

二、民主改革的内容和政策界限408

第十三章 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改造412

一、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历程413

第一节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13

二、西藏农村实行“稳定发展”的方针414

第二节 畜牧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15

一、牧业合作化的发展历程415

二、对牧主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417

第三节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19

一、少数民族手工业生产的特点419

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20

二、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21

第四节 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21

、少数民族私营工商业的特点421

第十四章 少数民族中的宗教工作423

第一节 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423

一、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基本情况423

二、宗教对少数民族的影响425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及法律规定428

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428

二、国家法律中关于宗教问题的规定430

第三节 少数民族中的宗教工作431

一、宗教工作的发展历程431

二、信教群众的正常宗教生活得到保护434

三、对宗教事务的管理436

四、团结少数民族宗教界人士437

第十五章 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441

第一节 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由来及其特点442

一、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由来442

二、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特点444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446

一、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446

二、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改革449

第三节 发扬传统美德,树立新的观念和风尚452

一、发扬少数民族的传统美德452

二、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树立新观念和新风尚454

人名索引457

英文目录465

《当代中国的民族工作 (上册)》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邓力群 马洪 武衡 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