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经济建设全书 第五卷 财政税收 第六卷 投资融资》求取 ⇩

第一篇 理论概述3

一、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历史经验3

(一)必须不断地适应并促进经济发展3

(二)必须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到整个进程中4

(三)必须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分配关系4

(四)必须注重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5

(五)必须与其他各项体制改革相配套并形成合力5

(六)必须通过加强财政法制建设予以规范和保证6

二、财政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7

(一)过去的财政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7

(二)国家财政困难制约了国民经济发展8

(三)各项改革要求财政体制改革协调配套9

(四)财政职能弱化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反差很明显9

三、财政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10

(一)兼顾中央、地方、企业和个人的利益并调动积极性10

(三)为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并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11

(二)建立新的机制强化财政宏观调控职能11

(四)坚持财政收支平衡并对预算实行硬约束12

四、财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2

(一)改革并建立新型的税制体系12

(二)实行分税制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14

(三)改革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16

(四)改进和完善复式预算制度17

(五)继续推进其他各项财政改革18

(二)要切实加强财政法制建设19

五、财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19

(一)加强改革的宣传和各项准备工作19

(三)要注意搞好各项配套改革20

六、新中国税制建设的历史回顾20

(一)建国以来我国税收制度几次重大变革20

(二)1994年以前我国税制的概貌23

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税收24

(二)税制建设的原则和税制模式的选择25

(一)税收是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25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的主要作用26

八、工商税制改革的总体构想28

(一)税收制度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主要表现28

(二)工商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29

(三)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税制体系30

(四)建立科学、严密的税收征管体系32

(五)建立地方税体系并调整税收管理体制34

第二篇改革对策37

一、建立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37

(一)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内容37

(二)分税制方案的具体操作40

(三)分税制改革的政策问题42

(四)分税制改革的配套措施43

(五)分税制改革的主要特点45

二、改革国家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46

(一)我国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改革的回顾47

(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与改革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51

(三)国家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关系改革的主要内容58

三、改革企业财务制度63

(一)企业财务制度改革的必然性63

(二)新企业财务制度的基本体系65

(三)企业财务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67

(四)实施新企业财务制度的主要措施83

四、改革企业会计制度87

(一)企业会计制度改革的背景87

(二)企业会计制度改革的目标、指导思想和主要过程90

(三)企业会计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93

(四)认真贯彻实施新的企业会计制度99

(五)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建立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经济监督服务体系103

五、建立和完善复式预算制度106

(一)复式预算的产生和发展106

(二)我国实行复式预算制度的理论依据109

(三)我国实行复式预算的意义和作用110

(四)进一步完善我国复式预算制度的基本思路111

(五)全面实行复式预算需要采取的政策措施和配套改革116

六、改革财政支出制度与加强预算支出管理119

(一)当前财政支出方面的主要问题119

(二)财政支出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121

(三)几个主要领域的财政支出政策123

七、努力实现国债的良性循环126

(一)国债的发展及其职能作用127

(二)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国债管理与运行体系134

(三)深化国债改革的主要对策139

八、改革财政补贴制度143

(一)财政补贴制度改革势在必行144

(二)财政补贴的原则和领域145

(三)发挥财政补贴的积极作用147

(四)财政补贴制度改革的配套措施149

(一)流转税改革总论150

九、流转税制的改革150

(二)增值税的改革155

(三)营业税的改革163

(四)消费税的改革166

十、所得税制的改革170

(一)我国的所得税税制170

(二)涉外企业所得税的改革175

(三)内资企业所得税的改革178

(四)个人所得税的改革182

十一、其他税种的改革185

(一)资源税的改革185

(二)土地增值税的设置190

(三)一些税种的取消或下放192

十二、税收征管改革195

(一)税收征管制度改革195

(二)税收征管组织形式的改革203

(三)建立新的税收征管体系的设想206

(一)公共财政(国家财政)211

第三篇国外借鉴211

一、财政功能的国际共识211

(二)现代市场经济中财政的功能212

(三)发展中国家财政的特点213

(四)社会主义公有制国家财政的特点214

二、财政管理体制的国际流行模式215

(一)分级财政的设置215

(二)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权责的界定216

(三)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划分的基本模式——分税制217

(四)各级政府间的转移支付与收入调节219

(五)部分国家分税制及转移支付制度简介220

三、现代税收的一般原则和作用224

(一)税收原则和国际主要观点224

(二)税收的职能、作用227

四、国际常用税制模式229

(一)单一税制和复合税制229

(二)主体税种和辅助税种231

(三)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模式232

(四)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模式234

(五)双主体税制模式236

(六)避税港地区的税制模式238

(七)国际上税制改革的基本趋势240

第四篇法律法规247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247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250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255

四、企业财务通则260

五、企业会计准则265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271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274

八、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278

九、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281

十、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284

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286

十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290

十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292

十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299

十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302

十六、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315

十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318

十八、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322

十九、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323

二十、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使用税暂行条例325

二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326

二十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328

二十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暂行条例330

二十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345

二十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347

二十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348

二十七、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351

二十八、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施行细则354

二十九、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357

三十、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360

三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362

三十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366

三十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372

三十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380

三十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384

三十六、关于惩治虚开、伪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的决定390

第五篇 资料数据395

一、我国同有关国家签订的税收协定表395

二、历年全国税收总收入表405

三、主要参考和部分征引论著索引406

第一篇 改革探索423

一、国家投融资管理体制的发展演变423

(一)高度集中的投融资管理体制的建立423

(二)大跃进时期投资管理的曲折发展425

(三)调整时期强化高度集中的投融资管理体制427

(四)“十年动乱”时期的投融资管理429

(五)改革开放时期投融资体制的重大发展430

二、投融资改革的基本估价和基本经验434

(一)改革开放前传统投融资体制的特征434

(二)改革开放以来投资体制改革的基本估价435

(三)我国投资管理的基本经验437

三、当前投资领域和投资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439

(一)当前投资领域存在的问题439

(二)当前投资体制存在的问题441

四、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和任务444

(一)投资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444

(二)投资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445

五、发展与完善多种投融资方式450

(一)投融资方式的项目差别化450

(二)投融资方式的产业性矛盾453

(三)发展与完善投融资方式455

一、资源配置的市场优化机制461

第二篇实务对策461

(一)促进投资要素市场的形成462

(二)全面推行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制468

(三)加快社会服务体系的确立470

二、投融资体制的约束机制472

(一)建立我国投资管理机制的约束机制472

(二)建立我国规模经济投资约束机制476

(三)建立我国投资管理机制的融资约束机制479

三、投融资体制的调节机制483

(一)充分发挥银行利率的调节作用483

(二)制定严格的差别利率政策491

(三)加强税制改革,减轻财政压力494

四、责权利相结合的投融资风险机制496

(一)建立我国投资管理机制的风险机制497

(二)建立我国政府投资的风险机制500

(三)建立我国投资主体间接融资的风险机制503

五、建立规范化、法制化的投融资新体制506

(一)建立对投资决策失误进行法律追究的机制507

(二)合资建设项目推行法人持股的股份制509

(三)制定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投融资法规513

六、强化投融资体制的宏观调控能力和手段519

(一)建立投资总规模源头控制制度519

(二)建立控制信贷总规模投资总量制度522

(三)建立地区适度投资规模指标体系526

七、健全以国家产业政策为主的投融资政策体系528

(一)国家产业政策的制定529

(二)我国重点产业发展序列探索536

(三)投资方向的实现途径544

八、拓宽基础性项目的投融资渠道550

(一)基础性项目释义550

(二)关于基础性项目投融资问题的经济学考察551

(三)我国基础性项目投融资面临的困难与症结553

(四)拓宽基础性项目投融资渠道的原则和措施556

(一)金融市场的形成与功能559

九、尽快培育适合不同经济主体融资要求的金融市场559

(二)金融市场的主要内容562

(三)金融市场与企业融资570

第三篇国外借鉴577

一、西方各国投资体制577

(一)投资决策系统577

(二)投资所有制系统579

(三)投资信息系统581

(四)投资调控系统582

二、原苏联、东欧各国投资体制589

(一)投资决策系统590

(二)所有制系统591

(三)信息系统591

(四)投资调控系统593

三、不同类型投资体制的比较600

(一)市场投资体制601

(二)集中计划投资体制604

第四篇政策法规611

一、国家计划委员会《关于简化基本建设项目审批手续的通知》611

二、国务院发布批转国家计委《关于改进计划体制的若干暂行规定》的通知616

三、国家计委、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暂行规定》的通知622

四、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委员会、财政部、中国工商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国家统计局《关于国内合资建设银行办法的补充规定》626

五、国务院批转经委、财政部、人民银行《关于推进国营企业技术进步若干政策的暂行规定》的通知627

六、国务院发布《关于华侨投资优惠的暂行规定》的通知629

七、国务院《关于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通知》(摘录)630

八、人民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关于控制计划外固定资产投资贷款的若干规定》的通知631

九、国家计委印发《关于简化限额以上技术改造项目审批程序的规定》的通知632

十、国家计委、财政部、建设银行关于调整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拨款改贷款范围等的若干规定635

十一、国务院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637

十二、国务院关于放宽固定资产投资审批权限和简化审批手续的通知639

十三、国家计委、财政部、审计署、建设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自筹基本建设资金管理的规定642

十四、国务院关于鼓励投资开发海南岛的规定643

十五、国务院关于扩大内地省、自治区、计划单列市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吸收外商投资审批权限的通知646

十六、国务院印发《国家基本建设基金管理办法》647

十七、国务院印发《国家预算调节 基金征集办法》649

十八、财政部印发《国家预算调节 基金征集办法实施细则》651

十九、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委和机构改革办公室关于有关部门与国家专业投资公司职责划分意见的通知653

二十四、国家计划委员会印发《关于建设项目实行业主责任制的暂行规定》的通知654

二十、国家计划委员会关于印发《借用国外贷款中央统还外汇管理办法》的通知656

二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 税暂行条例》658

二十二、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生产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资金贷款管理的通知660

二十三、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税务局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暂行条例》的若干补充规定662

二十五、国务院关于组建国家开发银行的通知667

第五篇 资料索引677

一、关于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重要讲话677

(一)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在中国投资协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677

(二)国家开发银行行长姚振炎关于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讲话682

(三)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总经理、中国投资协会会长王文泽的讲话689

二、全国主要投资公司名录698

三、主要参考和部分征引论著索引703

《中国市场经济建设全书 第五卷 财政税收 第六卷 投资融资》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中国市场经济建设全书》编辑委员会 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