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移动通信系统》求取 ⇩

绪论1

第一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特性及场强预测7

1.1 无线电波在自由空间的传播7

1.2 超短波在光滑平面上的传播特性8

1.3 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射的影响12

1.3.1 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射对反射公式的修正13

1.3.2 球形地面扩散作用对反射公式的修正14

1.4 不平坦地面电波传播的特性14

1.5 陆地移动通信电波传播损耗的图表预测17

1.5.1 地形、地物的分类和定义18

1.5.2 基准场强中值19

1.5.3 地形、地物的修正值20

1.5.4 任意地形的信号中值预测25

1.6 其它几种场强预测方法28

1.6.1 哈塔(Hata)法28

1.6.2 爱德华和杜金(E-D法)法28

1.6.3 布朗奎斯特和拉德尔(B-L法)法29

1.6.4 阿塞布鲁克和帕森(A-P法)法29

1.6.5 各种预测模型的比较30

1.7 陆地移动通信中的传播衰落特性31

1.7.1 多径衰落现象31

1.7.2 快衰落和慢衰落34

1.7.3 幅度衰落的修正值36

1.7.4 延时扩展38

1.7.5 相关宽带41

1.8 建筑物穿透损耗的预测41

1.9 分集技术42

1.9.1 分集的概念和形式42

1.9.2 实现分集的方法43

1.空间分集43

2.场分量分集49

3.极化分集50

4.角度分集51

5.频率分集53

6.时间分集54

1.9.3 分集的合并技术54

1.选择式相加合并55

2.等增益相加合并55

3.最大比值相加合并55

4.各种合并方式的性能56

参考文献58

第二章 调制技术59

2.1 加性白噪声信道中调频制的性能59

2.1.1 宽带调频和窄带调频59

2.1.2 调频制的抗噪声性能62

2.2 多径衰落信道中调频信号的特性67

2.3 数字调角系统的性能71

2.3.1 信噪比与误码率71

2.3.2 占有的频谱和带宽72

2.3.3 衰落信道下的数字调制75

2.4 窄带数字调制77

2.4.1 最小频移键控78

2.4.2 平滑调频83

2.4.3 高斯预滤波的最小频移键控84

参考文献85

第三章 噪声和干扰86

3.1 人为噪声86

3.1.1 汽车噪声87

3.1.2 供电线噪声和工业噪声88

3.2 邻道干扰90

3.2.1 载波与邻道边带辐射功率比90

3.2.2 调制边带扩展干扰92

3.2.3 发射机边带噪声93

3.2.4 接收机邻道选择性94

3.3 近端对远端比干扰95

3.4 同信道干扰96

3.4.1 同信道干扰的概率98

3.4.2 同信道的复用距离99

3.5 互调干扰104

3.5.1 互调干扰的起因104

3.5.2 互调数量106

3.5.3 最小信道数的无三阶互调信道组107

3.5.4 发射机互调111

3.5.5 接收机互调113

3.6 码间干扰115

参考文献117

第四章 移动通信的组网技术118

4.1 移动通信设备的工作方式118

4.2 大区制移动通信网120

4.2.1 同频传输地点分集的技术要求122

4.2.2 准同步传输技术(QS传输)122

4.2.3 准同步系统中位置的确定123

4.3 小区制移动通信网126

4.4 蜂窝式移动通信网的结构及信道结构131

4.5 信令133

4.5.1 模拟信令135

4.5.2 音锁138

4.5.3 数字信令139

1.TACS的控制信令140

2.数字信令的纠错141

4.6 多信道共用145

4.6.1 话务量、呼损率和用户量145

4.6.2 信道指配方式148

4.6.3 信道借用的概念149

4.7 控制和交换153

4.7.1 移动台位置的确定154

4.7.2 位置登记及一齐呼叫154

4.7.3 过区切换和漫游154

4.7.4 交换接续156

4.8 移动通信网与市话网的连接方式159

4.8.1 移动局进网方式159

4.8.2 中继线进网方式160

4.8.3 用户线进网方式160

4.9 关于移动用户的计费和编号方案161

4.9.1 移动用户的计费161

4.9.2 编号方案161

4.9.3 移动用户的识别码162

4.10 频率的使用163

4.10.1 通信网的信道分配163

4.10.2 关于信道间隔的确定164

4.10.3 收、发信机的频率间隔要求167

4.11 无线区的电路计算168

4.11.1 移动通信网的主要指标168

4.11.2 系统设计问题170

参考文献173

第五章 现代常用的移动通信系统174

5.1 无线电寻呼系统(Paging System)174

5.1.1 寻呼系统的网络结构174

5.1 2 信令格式176

5.1.3 寻呼系统使用的频段180

5.1.4 寻呼台的覆盖范围180

5.1.5 寻呼接收机的组成180

5.2 蜂窝式移动通信系统181

5.2.1 使用蜂窝网结构的原因181

5.2.2 蜂窝式移动电话系统的基本结构182

5.2.3 TACS制式的运行183

5.2.4 功率控制和功率均衡194

5.2.5 蜂窝式移动通信网的性能评价198

5.3 集群系统(Trunking System)201

5.3.1 单基站集群系统201

5.3.2 宽域集群系统202

5.4 无绳电话系统206

5.4.1 CT-2的系统结构207

5.4.2 CT-2的性能和特征208

5.4.3 CT-2的网络设计210

5.5 限定空间的无线电通信系统212

5.5.1 限定空间中电波传播特性212

5.5.2 导引辐射及辐射原理212

5.5.3 几种损耗之间的关系及场强计算214

5.5.4 利用LCX的隧道通信系统结构216

5.6 码分多址(CDMA)移动通信系统218

5.6.1 CDMA移动通信的特点218

5.6.2 用直接序列扩频系统(DS)实现CDMA移动通信的优越性218

5.6.3 用DS实现CDMA通信的基本原理219

参考文献220

第六章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221

6.1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概况221

6.2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若干技术问题223

6.2.1 多址技术223

1.频分多址223

2.时分多址224

3.码分多址226

6.2.2 调制技术227

1.数字蜂窝系统调制技术的研究227

2.GSM制式采用的GMSK调制技术228

6.2.3 话音编码技术228

1.话音编码的基本概念228

2.话音编码技术的现状229

3.GSM对话音编码方案的选择231

6.3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简介233

6.3.1 系统组成及各部分功能233

6.3.2 系统性能分析234

6.3.3 三种制式系统比较237

6.3.4 数字移动通信网的接口238

6.3.5 GSM无线接口的信道结构243

1.无线信道的结构243

2.无线信道的类型243

6.3.6 GSM的无线接口协议及仿真245

1.网络结构和接续246

2.无线信令协议246

3.GSM的协议仿真249

6.4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业务考虑252

6.4.1 ISDN功能252

6.4.2 业务标准252

6.4.3 移动台的类型255

6.4.4 数字传输方式256

参考文献257

附录:258

附录1 爱尔兰—B表258

附录2 移动通信收发信设备的主要指标及测试方法266

1993《现代移动通信系统》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彭定远编著 1993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