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的支点 从技术创新到创新体系》求取 ⇩

导言1

第一章创新决定未来7

一、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7

二、创新是未来经济的决定性因素10

(一)创新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10

(二)创新带动经济增长12

(三)创新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石13

(四)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16

三、创新决定21世纪国家的竞争地位18

(一)世界大国的地位有赖于创新19

(二)创新铸就跨越发展20

(三)强化创新,提高国家竞争力25

四、创新决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32

(一)企业竞争的过程就是创新33

(二)创新决定市场34

(三)创新使企业充满活力35

第二章创新与发展的若干理论37

一、技术创新的释义37

(一)技术创新概念的提出37

(二)技术创新的涵义38

(三)技术创新的特征42

二、创新体系的释义43

(一)国家创新体系概念的提出43

(二)国家创新体系的定义46

(三)创新体系的内涵47

(四)创新体系的本质48

三、创新体系的要素和系统结构49

(一)创新体系的要素49

(二)创新体系的系统结构52

四、创新体系的功能58

(一)创新活动的执行59

(二)制度创新61

(三)国家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63

五、创新体系的基本特征64

(一)国家创新体系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概念框架65

(二)强调知识流动和知识配置的重要性66

(三)突出系统方法的重要性67

(四)着重解决“系统失效”与“市场失效”67

(五)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68

六、创新发展理论68

(一)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68

(二)门施的创新发展理论74

(三)保罗·罗默等的新经济增长理论77

(四)弗里曼的政府创新政策和冯·丹因的创新生命周期理论81

第三章创新的测度86

一、经典的创新测度理论和方法86

(一)索洛的剩余值估计理论86

(二)丹尼森的增长因素分析理论88

(三)创新的投资收益分析方法90

二、OECD创新体系测度的理论和方法94

(一)国家创新体系的测度指标95

(二)创新体系的分析方法98

三、创新测度和评估案例分析104

(一)福建省和甘肃省2000家企业技术创新的调查和测度104

(二)意大利工业技术创新情况调查摘要114

第四章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135

一、创新与知识资本形成136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资本137

(二)创新形成的自主知识产权是知识资本的核心140

(三)强化制度创新,推进知识资本运作147

二、创新与人力资本开发152

(一)人力资本是知识经济的第一要素152

(二)人力资本的理论创新154

(三)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特点157

(四)培养创新能力是以智能为代表的人力资本开发的关键162

三、创新与产业结构的更替演进165

(一)技术创新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与振兴166

(二)技术创新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石168

四、创新创造需求,克服萧条179

(一)创新体系构筑知识经济形态的生产方式179

(二)市场结构影响着技术创新181

(三)创新创造需求、创造市场182

第五章中国及部分省区推进创新的实践190

一、中国抓住机遇,加强创新190

(一)制度创新,完善中国国家创新体系191

(二)实施国家科技计划,增加科技投入193

(三)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提高企业竞争力196

(四)知识创新,加强研究与发展工作202

二、部分省区推进创新的行动206

(一)北京中关村:培育创新网络,增强创新能力206

(二)辽宁: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改造老工业基地211

(三)黑龙江:加速技术创新,迎接知识经济挑战216

(四)江苏:抓住机遇,构建区域创新体系224

(五)山东:加速技术创新,推进科技产业化229

(六)广西:创新计划推进科技与经济结合232

(七)深圳:创新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动力236

(八)香港:竭尽全力建成创新科技中心244

三、云南强化创新,实施跨越发展246

(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创新体系建设248

(二)加大R&D投入,加速科技产业化251

(三)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大力推进技术创新252

(四)加强省院省校合作,借脑创新253

(五)采取超常举措,推动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发展255

(六)加强重点实验室和中试基地建设,完善创新基础设施257

第六章国内外企业促进创新的经验261

一、摩托罗拉: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261

(一)技术创新是企业活力的源泉261

(二)面向新世纪,加速技术创新262

二、柯达:产品创新,开拓未来263

(一)产品创新是成功的秘诀264

(二)制度创新是技术创新的保障265

(三)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创新主体的积极性266

三、海尔:依靠技术创新,争创国际名牌269

(一)加大以技术中心为核心的技术创新力度269

(二)形成以技术创新为先导的三角结构274

(三)建立有利于技术创新的运行机制276

四、清华同方:构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模式278

(一)技术创新模式上的创新278

(二)技术创新的关键在于技术知识源279

五、云南烟草集团:持续创新,跨越发展280

(一)原料创新,加强“第一车间”建设281

(二)工艺创新,提高装备水平282

(三)组织创新,理顺体制,统筹管理283

(四)产品创新,调整结构,争创名牌284

(五)市场创新,扩大产品覆盖率285

六、云南化工院:技术创新促进改革与发展287

(一)技术创新必须面向主战场287

(二)产、学、研一体化促进技术创新288

(三)技术创新要立足高起点,瞄准国际先进水平289

(四)技术创新要与市场密切结合290

(五)自主知识产权是技术创新的核心290

第七章增强国家创新能力的战略对策292

一、发达国家的战略对策292

(一)制定创新战略,提高国家竞争力293

(二)增加R&D投入,提高知识生产能力295

(三)加强创新基础设施建设297

(四)培养创新人才,开发人力资本299

(五)完善创新融资,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301

(六)创造良好环境,推动企业技术创新304

二、发展中国家的战略对策308

(一)观念创新,跨越发展309

(二)增加投入,加强创新基础设施建设311

(三)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313

(四)加强技术引进,促进自主创新314

(五)发展高新技术,建立创新基地315

三、中国抓住机遇,跨越发展的战略对策315

(一)转变政府职能,实行促进创新的宏观管理317

(二)改革科技体制,优化创新资源配置320

(三)教育创新,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323

(四)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329

(五)推进高新区技术创新,增强辐射效应。333

(六)加强创新支撑服务体系建设337

(七)加强网络联系,提高创新效率341

附录34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347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997年年度报告《国家创新体系》摘要359

技术创新统计奥斯陆手册——创新过程的测度366

韩国科学技术创新特别法384

山东省技术创新工程实施方案392

云南省技术创新工程实施方案400

参考文献408

后记411

1999《发展的支点 从技术创新到创新体系》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林文兰等编著 1999 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技术创新管理(1997 PDF版)
技术创新管理
1997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创新制胜 现代企业技术创新( PDF版)
创新制胜 现代企业技术创新
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学习读本( PDF版)
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学习读本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再创台湾新契机——从农业到高科技(1984年10月第1版 PDF版)
再创台湾新契机——从农业到高科技
1984年10月第1版 经济与生活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创新概论( PDF版)
技术创新概论
科技创新  主动发展:农村小学劳技创新活动实施的策略( PDF版)
科技创新 主动发展:农村小学劳技创新活动实施的策略
探索·创新·发展(1986 PDF版)
探索·创新·发展
1986
发展的支点  从技术创新到创新体系(1999 PDF版)
发展的支点 从技术创新到创新体系
1999 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选矿科技的发展规律  综合创新(1998 PDF版)
选矿科技的发展规律 综合创新
1998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农业科学试验与成果推广(1999 PDF版)
农业科学试验与成果推广
1999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技术创新(1993 PDF版)
技术创新
1993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技术创新十年(1999 PDF版)
技术创新十年
1999 北京:科学出版社
技术创新与技术转移(1994 PDF版)
技术创新与技术转移
1994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技术创新扩散(1997 PDF版)
技术创新扩散
1997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技术创新的源泉(1997 PDF版)
技术创新的源泉
1997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