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头技术 上》求取 ⇩

第1章概论王国雄 曾庆湘1

1.1弹头的分类1

1.2弹头的特点3

1.3弹头的组成及功能6

1.4弹头技术的发展8

1.4.1小型化10

1.4.2强突防11

1.4.3高精度12

1.4.4全天候12

1.4.5机动飞行13

第2章弹头总体设计王国雄等14

2.1概述14

2.1.1总体设计的任务14

2.1.2弹头设计的依据15

2.1.3弹头总体设计的特点及内容16

2.2弹头总体参数19

2.2.1弹头外形和布局的参数19

2.2.2弹头质量参数25

2.2.3弹头再入飞行性能参数30

2.2.4弹头总体参数的优化设计35

2.3弹头总体方案设计40

2.3.1弹头的总体布局40

2.3.2弹头外形方案选择42

2.3.3弹头防热与结构的选择与匹配47

2.3.4弹头控制方案的选择50

2.3.5弹头突防措施的选择54

2.3.6弹头遥测方案的选择59

2.3.7弹头天线安装设计62

2.3.8弹头的可靠性设计64

2.4多弹头和机动弹头总体设计特点67

2.4.1多弹头总体设计特点68

2.4.2机动弹头总体设计特点71

2.5弹头试验77

2.5.1弹头大型地面试验77

2.5.2弹头飞行试验82

参考文献93

第3章弹头空气动力设计安复兴 孙毅俊94

3.1概述94

3.2大气参数98

3.3气动力系数的定义及基本计算公式100

3.3.1坐标系及气动力系数定义100

3.3.2气动力系数基本计算公式103

3.4风洞实验106

3.4.1实验模拟106

3.4.2主要模拟设备及其特点111

3.4.3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外推法113

3.5工程计算方法115

3.5.1牛顿理论115

3.5.2内伏流牛顿理论120

3.5.3圆锥体气动力特性的近似计算124

3.5.4球锥体气动力特性的近似计算129

3.5.5球体气动力特性的近似计算137

3.5.6摩擦阻力的近似计算143

3.5.7底部压力的近似计算148

3.5.8分离流的近似计算155

3.6数值计算方法159

3.6.1亚跨声速区无黏绕流数值解法160

3.6.2超声速区无黏绕流数值解法174

3.6.3各种方法比较及实验结果比较192

3.6.4超声速黏性流数值解法简述199

3.7影响弹头气动力特性的其他几种因素201

3.7.1真实气体的影响202

3.7.2黏性干扰的影响205

3.7.3烧蚀影响211

3.7.4边界层转捩的影响218

3.8稀薄气体气动力计算223

3.8.1流动领域的划分224

3.8.2波尔兹曼方程226

3.8.3自由分子流227

3.8.4过渡区235

3.9弹头气动外形236

3.9.1球锥弹头外形237

3.9.2非球单锥体外形246

3.9.3最小阻力系数外形252

3.9.4底部外形与气动力特性260

3.10回收体的气动力设计262

3.10.1回收体的气动力方案263

3.10.2回收体的气动力特性266

3.11机动弹头气动力设计271

3.11.1方案及其气动力设计271

3.11.2理论计算方法现状277

3.11.3风洞实验模拟281

3.11.4典型气动力特性实验数据284

参考文献287

第4章弹头弹道设计与计算王世铬 王藻藩 胡正中290

4.1概述290

4.2弹头被动段飞行一般运动方程292

4.2.1建立弹头运动方程的主要条件及几种常用的坐标系292

4.2.2弹头被动段受力分析及一般运动方程的建立294

4.3弹头的再入散布309

4.3.1弹头再入散布的一般问题309

4.3.2再入散布的简单模式310

4.3.3再入散布的主要干扰因素分析312

4.3.4再入散布的计算方法329

4.3.5再入散布的测定336

4.4不对称性对于弹头运动的影响338

4.4.1滚转共振计算的基本公式340

4.4.2小不对称力矩对弹头运动的影响343

4.4.3质心偏移对弹头运动的影响345

4.4.4小不对称力矩与质心偏移组合不对称的影响346

4.4.5滚转共振的联锁问题349

4.4.6滚转控制方案351

4.4.7滚转共振及滚速过零概率的近似估计353

4.4.8计算弹头滚转异常的一种方法355

4.5弹头再入机动飞行的弹道选择357

4.5.1再入机动弹道的特点和几种机动方式357

4.5.2再入机动弹道选择的约束条件359

4.5.3平面再入机动弹道选择的工程设计方法360

4.5.4再入机动弹道选择的常规设计方法367

4.5.5再入机动弹道选择的最佳设计方法369

4.6弹头气动系数的辨识方法373

4.6.1运动微分方程的解析解辨识法373

4.6.2数值积分的直接辨识法379

4.6.3特殊情况下的气动系数辨识法388

4.6.4实测数据的预处理及辨识结果的初步分析390

4.6.5测量系统的精度对辨识精度的影响394

4.7弹头飞行试验飞行力学结果分析395

4.7.1弹头飞行试验飞行力学结果分析的一般问题395

4.7.2测量数据的处理396

4.7.3弹头动力学特性分析评定399

4.7.4弹头再入段干扰引起的落点散布分析评定405

参考文献415

第5章弹头的气动加热和防热设计丁碧珠 王金荣416

5.1概述416

5.2弹头飞行热环境及其特点420

5.2.1辐射热环境420

5.2.2气动加热的特点和规律421

5.3流场特性423

5.3.1高超声速流场423

5.3.2高温空气物性与常用参数428

5.3.3边界层基本方程及流动特性参数436

5.3.4边界层流动特性参数439

5.4气动加热设计计算444

5.4.1层流边界层的相似解法445

5.4.2层流参考焓方法460

5.4.3湍流边界层的气动加热计算462

5.4.4通用化坐标变换法465

5.4.5圆锥绕流的气动加热467

5.4.6有压力梯度边界层传热468

5.4.7转捩区气动加热472

5.4.8粗糙壁热环境475

5.4.9质量引射对边界层传热的影响479

5.4.10有攻角气动加热481

5.5局部和底部热环境487

5.5.1局部热环境487

5.5.2底部热环境及工程计算510

5.6弹头的热防护方法514

5.6.1热沉式514

5.6.2烧蚀式515

5.6.3发汗式517

5.7弹头防热层温度场计算519

5.7.1导热微分方程519

5.7.2边值条件520

5.7.3温度场的数值计算方法521

5.8弹头防热层烧蚀计算537

5.8.1硅基材料的烧蚀计算538

5.8.2碳基材料的烧蚀计算547

5.9烧蚀外形变化与计算556

5.9.1烧蚀外形变化的定性分析556

5.9.2轴对称烧蚀外形计算557

5.10弹头的粒子侵蚀问题562

5.10.1侵蚀机理562

5.10.2表征粒子侵蚀特性的参数563

5.10.3粒子侵蚀量的估算方法565

5.11弹头的防热设计567

5.11.1对弹头防热设计的要求567

5.11.2影响防热设计的因素570

5.11.3防热方案的选取573

5.11.4防热层厚度的确定573

5.11.5热结构设计574

5.11.6局部防热设计576

5.12地面实验与飞行试验580

5.12.1地面模拟实验581

5.12.2飞行试验588

参考文献589

后记593

1993《弹头技术 上》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王国雄主编;马鹏飞副主编 1993 北京:宇航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