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宪法》求取 ⇩

第一章 宪法的概念1

初版序1

第一节 宪法的特性1

第一编 绪论1

一 形式上的特性2

二 实质上的特性3

再版序3

增订三版序4

增订四版序6

第二节 宪法的种类7

一 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7

二 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9

第三节 宪法观念的沿革13

一 希腊罗马时代14

二 欧洲中世纪时代15

三 自欧洲宗教革命至美法革命时代16

四 18世纪美法革命时代18

一 委托说19

五 19世纪以来的变迁与最近事例21

第二章 国家的概念23

第一节 国家的名称24

第二节 国家的要素25

第三节 主权问题28

第一目 主权的限制问题30

一 事实上的限制30

二 道义上的限制31

三 法律上的无限性36

第二目 主权的分割问题38

第三目 主权之所在40

一 法律的主权与政治的主权40

二 国民主权说42

三 国家主权说45

第四节 国家的起源及根据46

一 神意说47

二 契约说48

三 强力说52

四 结论54

第二编 个人的基本权利及义务61

第一章 人民的基本权利61

第一节 消极的基本权利——个人自由62

第一目 个人自由说的由来及论据62

一 个人自由说的由来62

二 个人自由说的论据63

第二目 个人自由的范围及种类66

一 个人自由的范围66

二 个人自由的种类67

一 人民平等的意义68

第三目 人民平等的原则68

二 人民平等的论据及其批评70

第四目 人身自由71

一 人身自由的意义71

二 人身自由的保障74

第五目 居住及迁徙自由75

一 居住自由75

二 迁徙自由76

第六目 工作自由77

一 工作自由的意义77

二 工作自由的范围78

第七目 意见自由83

一 意见自由的意义83

二 意见自由的种类83

三 刊行自由84

四 教学自由95

五 演剧自由96

六 广播自由96

第八目 通讯秘密自由97

第九目 信教自由97

一 信教自由的意义98

二 信教自由的范围98

一 集会自由的意义102

第十目 集会自由102

二 集会自由的范围103

第十一目 结社自由106

一 结社自由的意义106

二 结社自由的范围107

第二节 自由与戒严114

一 戒严与法国法律114

二 戒严与德奥各国的法律116

三 戒严与英国法律117

四 戒严与美国宪法118

五 戒严与中国法律119

一 财产权的意义121

第三节 财产权121

二 财产权的范围123

第四节 积极的基本权利126

第二章 人民的基本义务129

第三编 公民团体134

第一章 公民选举权134

第一节 选举权的性质134

一 选举权为国民的固有权利说134

二 选举权为社会职务说135

三 选举权兼具权利与职务两性说135

一 限制选权与普及选权的区别136

第一目 限制选权与普及选权136

第二节 选举团体的组成136

二 限制选权与普及选权的理论138

三 女子选举权及被选举权问题139

四 中华民国历次选举法中的选举权资格142

第二目 地域代表与职业代表143

一 地域代表制与职业代表制的区别143

二 职业代表制的理论及批评143

三 职业代表制的各种形式148

第三节 选举区152

一 大选举区制与单选举区制152

二 大选举区制与单选举区制的理论152

第四节 选民权利的范围153

第一目 复数选权与平等选权153

一 复数选权与平等选权的区别153

二 复数选权制的批评155

第二目 间接选举与直接选举156

一 间接选举与直接选举的区别156

二 间接选举与直接选举的理论156

第三目 多数选举与比例选举157

一 多数选举与比例选举的区别157

二 比例选举制的各种形式158

三 比例选举制的理论169

二 强制投票制的理论171

一 强制投票制的意义与形式171

第四目 强制投票171

第五节 选举程序172

第一目 选民册172

第二目 秘密投票173

第三目 选举舞弊与选举诉讼175

一 选举舞弊175

二 选举诉讼176

第二章 公民直接立法权179

第一节 复决权179

一 复决的意义及形式179

二 复决制的理论182

第二节 创制权185

一 创制的意义及形式185

二 创制制的理论186

第三章 公民罢免权188

一 罢免的意义及形式188

二 罢免制的理论189

第四章 公民总投票191

第四编 国家机关及其职权194

第一章 议会194

第一节 议会的性质及起源194

第一目 议会的性质194

二 代表说195

四 各说的批评197

三 国家机关说197

第二目 议会制度的起源199

第二节 议会的组成201

第一目 两院制与一院制的理论202

一 主张两院制者的理论202

二 主张一院制者的理论203

第二目 两院的组成问题204

一 下议院的组成204

二 上议院的组成208

第一目 两院职权的分配212

第三节 议会的职权212

第二目 议会的立法权215

第一款 立法权的意义215

第二款 立法程序217

一 法律案的提出217

二 法律案的讨论217

三 两院的协议218

第三目 议会的监察权219

一 质询权220

二 查究权220

五 弹劾权221

四 建议权221

三 受理请愿权221

六 不信任权223

七 设立常设委员会权224

第四目 议会的财政权224

一 预算案224

二 决算案228

第四节 议员的特殊保障228

一 议员言论的保障228

二 议员身体的保障229

第五节 议会制度与反议会制度229

第一节 行政机关的组成233

第二章 行政机关233

第一目 合议制234

一 合议制的意义234

二 合议制的理论234

三 合议制的实例236

第二目 行政元首与国务员243

第一款 行政元首243

一 行政元首的产生243

二 行政元首的任期247

三 行政元首的出缺248

一 总统制250

第二款 元首与国务员的关系250

二 责任内阁制252

第三款 国务会议257

一 国务会议的组成257

二 国务会议与元首258

三 国务会议的职权259

第四款 国务总理与国务员259

第二节 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的关系260

一 合议制260

二 总统制261

三 责任内阁制262

四 上述各制的批评264

五 独裁制266

第三节 行政机关的职权267

第一目 公布法律权268

第二目 命令权269

第三目 关于制定法律之权273

一 法律提案权273

二 要求覆议权273

第四目 任免权275

一 国务员的任免276

二 一般公务员的任免276

三 考试制度277

第五目 军事权278

第六目 外交权279

一 使节权280

二 缔约权280

三 宣战权283

第七目 荣赏权283

第八目 赦免权285

一 赫免权的意义285

二 关于赫免权的理论286

第九目 关于议会的集会开会停会闭会及解散之权288

第一款 关于议会的集会开会停会及闭会288

一 议会解散权与责任内阁制291

第二款 关于议会的解散291

二 议会解散权与非责任内阁制293

第三章 法院295

第一节 法院职务的性质295

第二节 法院的独立296

一 法官的任用296

二 法官的保障298

三 法院独立的其他条件300

第三节 法院司法权的范围301

第一目 宪法解释权301

一 何谓违宪301

二 否认与撤销的区别302

三 法院应否有否认或撤销违宪的法律之权303

第二目 行政诉讼审判权307

一 行政诉讼的意义307

二 英美制与欧洲大陆制308

第四章 联邦制度311

第一节 联邦制的特性311

第一目 联邦与邦联的区别312

第二目 联邦与单一国的区别316

第二节 联邦制的派别319

第一目 美制与加拿大制的区别319

第二目 美制与欧洲大陆制的区别321

第三节 几个特殊的联合组织322

一 苏联323

二 不列颠国协324

三 国际联盟326

第五编 宪法的修改328

第一章 宪法修改的可能性328

第一节 宪法的固定性328

第二节 宪法修改的限制329

第一目 程序上的限制329

第二目 时间上的限制330

第三目 范围上的限制331

第三节 未规定修改问题的宪法333

第二章 宪法修改的程序334

第一节 提案程序334

一 提案权334

二 原则的决定335

三 草案的决定336

第二节 议决程序336

一 由议会议决336

二 由特别制宪议会议定337

三 由地方团体复决337

四 由公民复决338

第三节 公布程序339

第六编 中国制宪史略及现行政制343

第一章 清季之预备立宪343

第一节 立宪运动的发轫343

第二节 清廷的措施347

一 考察宪政大臣的派遣及宪政编查馆的成立347

二 定期实行立宪及宪法大纲的拟定348

三 咨议局及资政院的召集349

四 十九信条的颁布351

第二章 辛亥革命及北京政府时代的制宪354

第一节 辛亥革命至国会成立354

一 辛亥(1911)十月十三日临时政府组织大纲354

二 民国元年(1912)三月十一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56

三 关于制宪机关的法律358

第二节 国会成立至国会解散359

一 国会中的政党359

二 宪法起草委员会的组织与程序360

三 二年(1913)十月四日大总统选举法362

四 中华民国宪法草案的完成363

五 袁世凯干预制宪及国会解散365

第三节 国会解散至袁世凯之死367

一 民国三年(1914)五月一日中华民国约法367

二 民国三年(1914)十二月二十九日修正大总统选举法及其他369

三 君宪运动370

第四节 国会恢复至宣统复辟371

一 中华民国宪法草案的续议372

二 国会的解散及复辟376

第五节 西南护法至国会二次恢复378

一 西南国会之议宪378

二 新国会之议宪379

三 省宪运动381

第六节 国会二次恢复至临时执政制度消灭384

一 民国十二年(1923)十月十日中华民国宪法385

二 民国十四年(1925)国民代表会议条例及中华民国宪法案388

第三章 国民政府时代之制宪391

一 中国未来宪法的内容392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的宪法观念392

二 宪法颁布前的准备395

三 未来宪法制定的程序396

第二节 国民政府组织法的变迁397

一 民国十四年(1925)七月一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397

二 民国十六年(1927)三月十日修正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398

三 民国十七年(1928)二月十三日国民政府组织法399

四 民国十七年(1928)十月八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400

五 民国十九年(1930)十一月二十四日中华国国民政府组织法402

六 民国二十年(1931)六月十五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402

七 民国二十年(1931)十二月三十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404

一 训政时期是否需要宪法406

第三节 约法运动与立宪运动406

第一目 训政时期约法的制定406

二 太原中华民国约法草案408

三 民国二十六年(1937)六月一日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410

第二目 颁行宪法的预备414

一 宪法草案的议订415

二 国民大会召集日期420

三 国民大会的选举423

第四章 国民政府的机构425

第一节 党治425

第一目 中国国民党的组织426

第二目 政治委员会及国防最高委员会429

一 政治委员会的沿革429

二 政治委员会的权力434

三 国防最高委员会的产生437

四 国防最高委员会的组织及权力438

第二节 国民政府439

第一目 国民政府主席440

第二目 国民政府委员会440

第三目 国民政府直属机关442

一 行政院与责任内阁443

第一目 行政院443

第三节 五院及五权443

二 行政院院长444

三 行政院会议444

第二目 军事委员会445

一 军事委员会的组织446

二 军事委员会委员长447

三 军事委员会的职权447

第三目 立法院448

一 立法院的组织448

二 立法院会议449

三 立法院的职权450

第四目 立法程序451

一 法律与命令的区别452

二 法律案的提议453

三 法律案的议决454

第五目 预算程序456

一 概算的编造457

二 概算的核定457

三 预算的拟定458

四 预算的审议458

第六目 司法院460

第七目 考试院461

一 监察的组织462

第八目 监察院462

二 弹劾权463

三 审计权465

第四节 国民参政会466

第一目 训政时期人民代表机关设立问题466

第二目 国民参政会的组织468

一 参政员469

二 主席470

三 驻会委员会470

四 委员会471

第三目 国民参政会的权力及地位471

附:外国人物新旧译名对照及索引474

1997《比较宪法》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王世杰,钱端升著 1997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比较宪法  下(1936 PDF版)
比较宪法 下
1936 商务印书馆
比较宪法(索书号:D911-Z2 PDF版)
比较宪法
索书号:D911-Z2
比较宪法( PDF版)
比较宪法
比较宪法(1997 PDF版)
比较宪法
1997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比较宪法纲要(1990 PDF版)
比较宪法纲要
1990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资产阶级国家法参考资料  第3辑(1954 PDF版)
资产阶级国家法参考资料 第3辑
1954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比较宪法  上(1936 PDF版)
比较宪法 上
1936 北京:商务印书馆
比较宪法(1930 PDF版)
比较宪法
1930 会文堂新记书局
比较宪法纲要(1934 PDF版)
比较宪法纲要
1934 上海法学书局
比较宪法(1913 PDF版)
比较宪法
1913 华通书局
比较宪法  再版(1982 PDF版)
比较宪法 再版
1982 大中国图书公司
比较宪法(1964 PDF版)
比较宪法
1964 国立编译馆
比较宪法  下(1947 PDF版)
比较宪法 下
1947 商务印书馆
比较宪法二册(1933 PDF版)
比较宪法二册
1933 商务印书馆
比较宪法  上(1936 PDF版)
比较宪法 上
1936 北京: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