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职业社会学》求取 ⇩

目 录3

序论社会学与劳动社会学3

社会学研究对象与内容3

一、社会学发展简史3

二、社会学思想流派3

三、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6

劳动社会学研究对象与内容9

一、分支社会学的成立条件9

二、劳动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0

三、社会需要劳动社会学13

劳动社会学的由来与发展14

一、劳动社会学的产生14

二、国外劳动社会学19

三、中国劳动社会学22

第一篇劳动者及其行为27

第一章劳动者27

第一节 中国劳动者概况27

第二节 劳动者社会结构29

一、劳动者年龄结构30

二、劳动者性别结构32

三、劳动者技能结构33

四、劳动者产业结构34

五、劳动者所有制结构37

六、劳动者其他身份结构39

第三节 劳动者的社会化41

一、社会化的概念41

二、劳动者社会化的内容42

三、劳动者社会化阶段44

四、劳动者社会化的结果48

第二章劳动者行为51

第一节 劳动者行为及其分类51

一、什么是劳动者行为51

二、劳动者行为分类51

第二节需要、动机和行为规范52

一、劳动者的内在需要52

二、行为动机与人性假设56

三、劳动行为规范57

第三节 劳动者行为原理59

一、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函数60

二、劳动社会舞台上的角色61

三、需要满足的互相交换64

第四节 劳动者互动方式65

一、劳动竞争65

二、劳动冲突65

三、劳动合作66

一、法律控制67

第五节 劳动者行为控制67

四、劳动顺应67

二、纪律控制68

三、道德控制68

第三章产业士气69

第一节产业士气及其意义69

一、什么是产业士气69

二、产业士气的特征70

三、产业士气的意义71

一、影响产业士气的因素72

第二节产业士气的决定因素72

二、产业士气与劳动生产率74

第三节产业士气激励理论76

一、双因素理论76

二、期望理论77

三、公平理论79

四、挫折理论82

第四节产业士气激励方法84

第五节产业士气调查85

一、什么是生活方式88

第四章劳动者的生活方式88

第一节生活方式及其对劳动的影响88

二、生活方式对劳动的影响90

三、劳动时间与非劳动时间91

第二节劳动者的生活方式94

第三节我国劳动者生活方式的变化102

一、职工生活方式变化的诸方面102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07

第一节职业的概念117

第五章职业117

第二篇职 业117

第二节 职业的产生与变化119

一、社会分工与职业119

二、政治、文化与职业120

第三节 职业分类121

一、职业分类与职业种类121

二、国际标准职业分类135

二、职业地位有高低之分吗169

一、概念169

第一节职业地位与职业声望169

第六章职业分层169

三、研究职业分层的意义170

第二节 职业地位范型与职业声望调查172

一、职业地位范型172

二、职业声望调查174

第三节 职业分层因素分析178

一、决定职业地位与声望高低的因素178

二、影响职业声望评价的因素179

二、自评法182

第四节职业分层方法182

一、民意法182

三、指标法184

第五节 职业分层的理论解释185

一、功能论的观点185

二、冲突论的观点185

第七章职业流动187

第一节 职业流动概念187

一、职业流动与区域流动187

二、职业流动与职务变动188

第二节职业流动类型189

一、水平流动与上下流动189

二、代际流动192

三、一生流动196

四、结构性流动与个别性流动199

第三节社会流动的职业特征200

一、职业与社会流动200

二、中国城乡劳动者社会流动的职业特征201

一、什么是职业期望206

第八章职业选择206

第一节 职业期望206

二、职业价值观与职业期望类型207

三、职业期望相关因素209

四、职业生涯发展理论216

第二节 职业选择218

一、职业选择理论之一:霍兰德人业互择理论219

二、职业选择理论之二:职业效价×职业概率225

第九章职业指导229

第一节职业指导及其意义229

一、什么是职业指导229

二、职业指导的必要性229

三、职业指导的意义231

第二节职业指导的内容232

一、鉴定职业“三向”232

二、传导职业知识237

三、反映市场供求244

五、指导就业途径249

四、介绍就业政策249

六、开展职业咨询250

第三节 关于在我国开展职业指导活动的建议251

一、制定有关法规条令、实现职业指导制度化251

二、建立职业指导机构、实现职业指导组织化252

三、建立职业指导队伍、实现职业指导专业化252

四、科学设计指导内容、实现职业指导系统化252

二、社会组织分类255

一、组织与群体255

第一节什么是社会组织255

第十章劳动组织概述255

第三篇劳动组织255

三、社会群体分类257

第二节 劳动组织的产生及其功能258

一、劳动组织的产生258

二、劳动组织及其分类259

三、劳动组织的功能264

第三节组织理论265

一、古典组织理论266

三、系统组织理论268

二、行为科学组织理论268

第十一章正式组织解析271

第一节组织目标272

一、组织目标的定义272

二、组织目标的分类272

三、组织目标的意义273

第二节组织界限273

第三节 组织结构275

一、地位与职能结构275

二、管理结构276

第四节 组织规范280

一、法律规范280

二、纪律规范280

第五节组织设备281

一、社会工艺分类281

二、技术装备对劳动组织的影响282

一、信息沟通原理284

第六节组织沟通284

二、沟通形式285

第十二章非正式组织解析288

第一节 非正式组织特征288

一、组织过程288

二、组织目标288

三、组织界限289

四、组织结构289

五、领袖290

六、行为规范292

七、组织沟通293

第二节 非正式组织分类294

第三节 非正式组织形成的原因和条件298

一、非正式组织形成的原因298

二、非正式组织形成的条件299

第四节 非正式组织的功能301

一、非正式组织的功能301

二、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的关系304

第一节企业领导制度305

一、西方企业领导制度的形式与内容305

第十三章企业领导305

二、中国企业领导制度的形式与内容307

第二节厂长(经理)的职能与职责309

一、西方学者论经理的职能和职责309

二、中国厂长(经理)的职责311

第三节领导权力312

一、权力的概念312

二、企业领导的权力312

第四节经理职业角色314

三、正式权力与非正式权力314

一、经理工作的特点315

二、经理的职业角色316

三、我国厂长(经理)的地位与角色319

第五节 领导方式320

一、勒温领导方式理论321

二、李克特领导方式理论321

三、管理方格论322

四、PM领导类型理论323

第六节 我国企业领导现状324

一、企业领导的基本情况325

二、企业领导对自身素质的期望与评价326

三、领导方式倾向328

四、企业领导的角色紧张与冲突328

第十四章企业文化333

第一节企业文化及其提出333

一、文化、亚文化和企业文化333

二、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334

第二节企业文化的内容336

一、深层内化形态336

二、表象外化形态337

第三节企业文化的分类及其特征339

一、企业文化分类339

二、企业文化特征341

三、企业文化功能342

第四节 中国企业文化344

一、中西企业文化的区别344

二、中国企业文化的特征345

三、中国企业文化演变史346

一、劳动组织交往的原因349

第一节劳动组织交往349

第十五章劳动组织与社会349

二、劳动组织交往的形式350

第二节 劳动组织与外部环境354

一、劳动组织与自然环境354

二、劳动组织与经济环境357

三、劳动组织与政治环境359

四、劳动组织与文化环境361

第一节工会简史367

一、工会的产生与发展367

第十六章工会组织367

第四篇工会与劳动关系367

二、当代外国工会运动的一般状况368

三、中国工会的产生与发展370

第二节工会组织形式371

一、职业工会、产业工会和企业工会371

二、工会管理体制372

三、国际工会组织373

第三节 中国工会组织及其活动377

一、工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的原因378

二、中国工会组织状况379

三、中国工会的活动领域和作用382

第十七章劳动关系387

第一节 业缘关系387

一、社会关系及其类型387

二、业缘关系的产生和发展390

三、业缘关系的基本类型390

一、劳资关系概念394

第二节 劳资关系394

二、劳资关系类型395

三、工会与雇主协会类型395

四、西方国家劳资关系的变化398

第三节 产业民主与劳动关系400

一、产业民主的涵义400

二、国外职工参与管理的主要形式及其内容401

三、中国产业民主现状404

一、什么是劳动制度419

第一节 劳动制度概述419

第十八章劳动制度419

第五篇劳动制度与劳动社会问题419

二、劳动制度的要素与特征420

三、劳动制度的功能421

四、劳动制度分类422

第二节 劳动就业制度423

一、就业制度的基本类型423

二、中国就业制度的变迁426

第三节 劳动工资制度429

一、工资制度的基本类型430

二、最低工资制度432

三、中国工资制度的变迁433

第四节 劳动保障制度436

一、失业保障制度436

二、退休保障制度439

三、中国保障制度的变迁441

第十九章劳动社会问题448

第一节就业与失业448

一、市场经济国家的就业制度及其代价448

二、计划经济国家的就业制度及其代价451

三、社会选择:就业无保障还是充分就业453

第二节特殊群体就业问题456

一、妇女就业问题456

二、残疾人就业问题461

第三节 个体劳动者问题465

一、个体劳动者的命运变迁465

二、个体劳动者及其群体结构466

三、个体工商业的利与弊470

四、个体劳动者心态472

一、社会公平的基本含义473

第四节 收入差距与社会公平473

二、分配不公及其后果476

三、分配不公的原因479

第五节 老年与退休481

一、农业社会与工业社会中的老年人481

二、退休事件与退休者482

三、现实和未来的问题484

参考书目489

后记492

1991《劳动与职业社会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潘锦棠主编 1991 北京:红旗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1981 PDF版)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1981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检验(1977 PDF版)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检验
1977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PDF版)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劳动保护专业培训教材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 PDF版)
劳动保护专业培训教材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
吉林省劳动保护教育中心
劳动社会学知识(1988 PDF版)
劳动社会学知识
1988 北京:劳动人事出版社
劳动社会学教程(1999 PDF版)
劳动社会学教程
1999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劳动就业和职业培训(1999 PDF版)
劳动就业和职业培训
1999 北京:海潮出版社
劳动社会学(1989 PDF版)
劳动社会学
1989 北京:蓝天出版社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1991 PDF版)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1991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1997 PDF版)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1997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劳动社会学(1995 PDF版)
劳动社会学
1995 中国劳动出版社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1980 PDF版)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1980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劳动社会学(1992 PDF版)
劳动社会学
1992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劳动社会学(1985 PDF版)
劳动社会学
1985 北京:劳动人事出版社
劳动社会学(1992 PDF版)
劳动社会学
1992 中国劳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