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概论》求取 ⇩

第一章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1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

一、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

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4

三、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7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0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10

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12

三、用邓小平理论作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行动指南15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17

第三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17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及其意义19

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22

第二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25

第一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理论问题25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的论述25

二、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首要的理论问题28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30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0

二、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述的理论与实践意义34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36

一、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36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38

三、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作为各方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40

第三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路线与基本纲领44

第一节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4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论述44

二、对国情的正确判断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48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主要矛盾和基本特点50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53

一、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53

二、经济建设是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55

三、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56

四、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57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59

第三节 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新时期全党全国工作的基本方针59

二、新时期全党全国各项工作的基本方针60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63

第一节 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63

一、正确选择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63

二、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65

三、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特点66

第二节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67

一、调整产业结构的意义和方向67

二、把加强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68

三、继续发展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71

四、积极发展第三产业72

第三节 促进区域经济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73

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经济与政治意义73

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75

三、正确处理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关系77

第四节 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79

一、尽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79

二、经济发展应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坚持速度、比例、效益的统一80

第五节 实施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战略84

一、科技技术是第一生产力84

二、加速科技进步,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85

三、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加强环境和生态保护,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87

第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90

第一节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90

一、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90

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客观依据93

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9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96

一、国有经济96

二、集体经济98

三、公有制经济的其它形式100

第三节 其它所有制经济104

一、个体经济104

二、私营经济106

三、外商投资经济和港澳台投资经济107

第六章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111

第一节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111

一、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必然性111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劳分配113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其它分配方式117

第二节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19

一、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客观必然性119

二、承认社会成员之间收入的合理差距,认真解决收入差距过分悬殊问题,最终实现共同富裕120

三、效率优先,兼顾公平122

一、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125

第三节 社会保障制度125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127

三、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途径129

第七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市场经济体制133

第一节 实现计划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133

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及其意义133

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36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138

第二节 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40

一、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目标和主要途径140

二、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144

一、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构成146

第三节 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体系146

二、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性质、地位和作用148

三、社会主义的价格体系及价格形成机制150

第四节 加强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的建设152

一、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152

二、改革经济管理方式,转变政府经济职能153

三、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和任务154

四、正确运用宏观经济调控手段156

五、贯彻执行宏观经济政策157

第八章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关系161

第一节 时代主题与我国的外交政策161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161

二、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63

第二节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66

一、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166

二、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必要条件168

三、坚持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统一169

第三节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内容和形式172

一、发展对外贸易172

二、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173

三、引进和输出先进技术174

四、对外承包工程、进行劳务合作和对外经济技术援助177

五、发展国际旅游业179

一、我国分步骤推进的对外开放战略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181

第四节 我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181

二、经济特区182

三、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185

四、沿江、沿线、沿边和内地市、县的对外开放186

第九章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与法制188

第一节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188

一、无产阶段专政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188

二、人民民主专政是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191

三、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194

第二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目标之一196

一、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196

二、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区别与联系197

三、现阶段民主政治建设的紧迫性和长期性199

第三节 改革政治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01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201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要求203

三、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204

第四节 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6

一、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意义206

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8

三、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210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213

第一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213

第十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13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奋斗目标216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长期性和复杂性219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220

一、努力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220

二、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224

第三节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227

一、精神文明要“坚持一切着眼于建设”227

二、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229

三、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积极汲取世界优秀文化成果231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233

第十一章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233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233

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236

三、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238

四、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240

第二节 加强党的建设243

一、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43

二、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245

三、从严治党,反腐倡廉247

第一节 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力量251

一、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阶级251

第十二章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251

二、农民是我国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255

三、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257

四、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259

第二节 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和加强爱国宗教界的团结261

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261

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64

三、全面正确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加强爱国宗教界的团结266

第三节 发展新时候的爱国统一战线270

一、爱国统一战线仍然是新时期党的重要法宝270

二、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性质、任务和特点272

三、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重要作用274

第十三章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国两制”278

第一节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与“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278

一、祖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278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280

第二节 “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大意义285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285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意义287

第三节 按照“一国两制”构想推进祖国和平统一290

一、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解决是“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胜利290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与两岸关系295

后记299

1999《邓小平理论概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陈钢龙等主编 1999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邓小平理论概论(1998 PDF版)
邓小平理论概论
1998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邓小平理论概论(1999 PDF版)
邓小平理论概论
1999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邓小平理论概论(1999 PDF版)
邓小平理论概论
1999 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
邓小平理论概论(1998 PDF版)
邓小平理论概论
1998 北京:科学出版社
邓小平理论概论(1998 PDF版)
邓小平理论概论
1998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邓小平理论概论(1998 PDF版)
邓小平理论概论
1998 大连:大连出版社
邓小平理论概论(1999 PDF版)
邓小平理论概论
1999 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邓小平理论概论(1998 PDF版)
邓小平理论概论
1998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邓小平理论概论(1998 PDF版)
邓小平理论概论
1998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邓小平理论概论(1999 PDF版)
邓小平理论概论
1999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邓小平理论概论(1999 PDF版)
邓小平理论概论
1999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邓小平理论概论(1999 PDF版)
邓小平理论概论
1999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邓小平理论概论(1998 PDF版)
邓小平理论概论
1998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邓小平理论概论(1999 PDF版)
邓小平理论概论
1999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邓小平理论概论(1999 PDF版)
邓小平理论概论
1999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