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是一个涉及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和村发展的重大问题,是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我国政府历来非常重视“三农”问题,2004-2006年连续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特别强调了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矛盾还没有消除,保持农业发展的任务非常艰巨。在现实工作中和理论研究领域,近些年来国内有很多专家学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提出了许多有益的真知灼见。本文在此己础上,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角度,结合苏州市农村情况,对苏州市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与探讨。文章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介绍了本文选题的背景,归纳了国内外学者对公共产品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的情况,并概括介绍了本文的写作思路和结构。第二部分是对公共产品供求基本理论的分析。从公共产品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公共产品的三个基本特征,指出公共产品如何区别于私人产品。指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不同的供求规律和供求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农村公共产品的特性,并根据本文深入分析的需要,对农村公共产品进行具体的分类。最后指出农村公共产品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第三部分是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历史沿革过程进行分析。在人民公社时期,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以政府为单一主体,采取自上而下的供给决策方式;筹资方式上制度内渠道和制度外渠道并存,成本分担方式上以隐性的税费负担和劳动替代资本的形式把供给成本转嫁给农民。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后,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开始分散化,但仍以各级政府为主;由于地方财政收入的限制,公社时期的制度外筹资方式得以保留,所不同的是,这个时期采取直接向农民摊派的方式,农民税费负担显性化,劳动投入货币化。农村税费改革以后,直接向农民摊派的渠道被堵死,如何有效提供农村公共产品成为各级政府迫切解决的问题。第四部分以苏州为例对现阶段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进行实证分析,调查了苏州市农村公路、农村的义务教育、农村的医疗保险、农村的社会保障等5种与农民日常生活紧密的农村公共产品的状况。第五部分探讨亚洲及欧美国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国际经验分析了美国的农业基础设施,日本的农村义务教育,以及欧美各国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经验。第6部分进一步完善苏州市农村公共产品的对策。主要是改变传统的“自上而下”供给决策机制,逐步建立民主、科学的供给决策机制和需求表达机制。改变过去由政府单一的供给主体的做法,倡导多元化的供给主体,多元化供给渠道、供给方式多元化。同时也要注重农村大力发展工业时,造成的生态污染,环境污染,必须加强农村的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