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小黄鱼的生长和死亡参数 (数据来源于Fishbase)》

《表4 小黄鱼的生长和死亡参数 (数据来源于Fishbase)》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浙江南部近海小黄鱼生长、死亡和单位补充量渔获量》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根据ELEFAN估算出本调查海域小黄鱼渐近体长L∞=22.58 cm,生长参数k=0.78,满足e–K(0.458)<1的理论,表明von Bertalanffy方程能较好拟合生长,K值估算准确[24]。比较小黄鱼种群生长情况(表4),东海区小黄鱼L∞呈逐渐减小趋势,从1963年估算的34.7 cm下降到现今的22.6 cm,降幅达到34.87%,大个体的小黄鱼逐渐消失;相反,黄海区小黄鱼的渐近体长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20世纪70年代资源衰退时期L∞下降明显(34.2~25.5 cm),至90年代资源开始恢复后,渐近体长开始升高(25.5~27 cm),南黄海小黄鱼种群的生物学特征出现可逆现象[34]。从生长速率来看,东海区小黄鱼属于快速生长类型,且生长速率不断提高,从20世纪60年代的0.24上升到80年代的0.44,2001年的0.55和现今的0.78,速率提高了225%,究其原因,持续的高强度捕捞环境是造成小黄鱼个体快速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朱晓光等[37]指出东海区小黄鱼的生态对策早已从K生活史对策转变为r生活史对策,即生物学特性转变为短寿命、性早熟等,以加强繁殖能力补充资源的方式维持种群的延续。与东海区小黄鱼相比,黄海位于高纬度区域,相对较低的水温使南黄海种群小黄鱼的生长速率相对缓慢,寿命也相对偏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