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6 不同地貌类型“户-村”两层模型最终估计结果》

《表6 不同地貌类型“户-村”两层模型最终估计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不同地理环境下农户致贫机理的多尺度比较——以河南省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示P<0.1、**表示P<0.05、***表示P<0.01,方差变化一列指的是卡方检验。表中部分数据为0.000主要是因为由于模型层次增加,回归系数数量级下降,在保留3位小数的情况下未成完全显示。

在山地地区,村域尺度因素对农户贫困程度的方差解释占比最大(25.3%),村人均耕地面积、村宅基地空置率、村人均收入、村贫困人口占比、村到县政府距离、村总人口6个变量进入模型,其中人均耕地面积变量通过削弱转移性收入比重和种植业收入比重2个变量的农户家庭增收影响;村贫困人口比重变量削弱了务工收入比重变量对农户家庭收入增加作用,影响山地地区贫困户增收脱贫(表6)。结合实地调查可知,山地地区耕地资源不足,林地资源开发和特色种植业规模化,是非外出务工贫困户脱贫增收主要途径;山地地区贫困人口占比高的行政村多区位偏远、基础设施相对匮乏,且疾病及残障居民规模占比较高,较大份额的农户外出务工收入被家庭成员生活及就医所消耗,削弱外出务工收入对农户家庭的增收脱贫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