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夹杂物、沉淀相和二次相的特征》

《表2 夹杂物、沉淀相和二次相的特征》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不锈钢中诱发局部腐蚀的贫Cr区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经过多年的发展,不锈钢中诱发贫Cr区出现的原因可以归结于夹杂物以及晶界、晶内沉淀相的产生。在夹杂物诱发贫Cr现象研究中,研究最多且最富有争议的就是富Cr的MnS夹杂物周围的贫Cr区问题。通常,富Cr(20%以上)的MnS夹杂物相比于低Cr含量(8%以下)的MnS夹杂物点蚀敏感性较低,但存在少量的富Cr的MnS夹杂物点蚀电位却急剧降低,造成这种点蚀随机性的因素可能是贫Cr区的存在。因此,在不锈钢中富Cr的MnS夹杂物即使其尺寸、形貌、成分都相同也可能点蚀敏感性程度却截然不同,这跟MnS夹杂物中的Cr含量有关。即使存在贫Cr区的其他含Cr夹杂物比如氧化物,其夹杂物的含Cr量也很高[31,65]。对于晶界、晶内存在的富Cr沉淀相以及二次相周围贫Cr区的研究相对比较成熟,富Cr沉淀相(Cr23C6、Cr2N等)中Cr含量高达80%以上,即使是二次相,其Cr含量也在20%以上,这很可能是造成它们周围存在贫Cr区的直接原因。因此,夹杂物或者沉淀相、二次相中相对较高的Cr含量是诱发贫Cr区出现的可能因素。其次,Ryan等[16]指出,存在贫Cr区的富Cr的MnS夹杂物其尺寸在1~3μm之间,随后关于富Cr的MnS夹杂物贫Cr区研究显示,其尺寸都在此范围内。而二次相、沉淀相的尺寸在几十纳米到几百纳米之间,其尺寸也极小,因此夹杂物尺寸、沉淀相以及二次相尺寸也是造成贫Cr区产生的可能因素。晶界是材料内部的缺陷位置,因此能量较高,富Cr的二次相以及沉淀相容易在晶界产生,这很可能造成晶界周围基体中Cr贫化,诱发贫Cr区出现。因此,如果富Cr的夹杂物,二次相或者沉淀相在晶界存在,也将加速贫Cr区产生。夹杂物、沉淀相和二次相的特征总结于表2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