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沈阳各区县2000~2014年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及其形成通量总量(T gC/a)》

《表1 沈阳各区县2000~2014年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及其形成通量总量(T gC/a)》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MODIS GPP数据产品的辽宁省碳源/汇空间格局分布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各区县中,不仅碳源/汇强度及其形成过程中各通量在空间上存在差异,而且总量也存在明显不同(表1)。GPP总量的最大值出现在城区,达到2.20 TgC/a,新民的GPP总量仅次于城区,为2.15 TgC/a,康平、法库和辽中三区县的GPP总量大致相当。对于生态系统呼吸(ER),城区和新民的ER总量最大,分别为1.77 TgC/a和1.76 TgC/a,而康平、法库和辽中的ER总量大约相当于城区和新民的一半。在未经人类干扰下,净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总量在各区县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城区和新民的NEP总量分别为0.43 TgC/a和0.39 TgC/a。康平、法库和辽中的NEP总量基本一致,但比城区和新民的NEP总量少一半左右。各区县农田碳输出量(CRC)的数量关系也与其他通量有类似的结果,较大值依旧出现在城区和新民,分别为0.91 TgC/a和0.88 TgC/a,康平、法库和辽中的CRC总量接近,集中在0.50 TgC/a左右。且各区县碳源/汇强度均呈现碳排放的特点,介于最大值城区-0.39 TgC/a和最小值康平和辽中-0.20 TgC/a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