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北宋《景佑乐髓新经》中的八十四调与二十八调》

《表2 北宋《景佑乐髓新经》中的八十四调与二十八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宋代燕乐二十八调“角调说”辨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这个十二均各七调的八十四调系统中,几乎包含了全部的唐代俗乐二十八调。表2中黄钟、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夷则、无射各均上,均有三或四个燕乐二十八调调名。其中黄钟、夹钟、中吕、林钟、夷则、无射六均上,均有宫、商、角、羽四调,唯有大吕均由于其角命名为“中管小石调(调名有误,应为中管小石角)”而显露三调。从《景佑乐髓新经》八十四调的命名规律来看,“中管调”的出现存在两种情况:一是“中管调”大量出现在二十八调的七均(黄、大、夹、中、林、夷、无)之外的各均上,“中管调”似乎由二十八调之外的调名命名需要而设;二是八十四调调名的命名似乎以二十八调调名为基础,采用“中管调”的名称,则是用来表示比本均高一均的同阶调名。如太簇均的宫调名参照大吕均的宫调高宫,而命名为中管高宫;太簇均的商调名参照大吕均的商调高大石,而命名为中管高大石,等等。这样的调名命名方式在其他各均中均有出现。我们知道,在唐代的二十八调命名系统中,如果要表示比本均高一均的同阶调名,则在原调名上加一个“高”字,如“正宫”调到高一律的宫则称为“高宫”,大石调到高一律的商则称为“高大石调”,大石角到高一律角则称为“高大石角”,般涉调到高一律的羽则称为“高般涉调”等,这就是“高字调”的来历。《景佑乐髓新经》设“中管调”的方法,可以说借鉴唐人设“高字调”的做法,同时又使“中管调”与“高字调”区别开来,使中管调表示比高字调高一律的调。如表2中大吕均的宫,叫“高宫”,它的高一律的太簇宫就叫“中管高宫”了。由表2可见,“中管调名”的设立满足了将二十八调调名扩充为八十四调的需要,《景佑乐髓新经》中的八十四调是以二十八调为核心,并可能隐含着将八十四调与二十八进行理论整合的意图。用清代陈澧所言即“以俗名释雅乐”,这也许是宋仁宗时代为复兴燕乐的无奈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