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电极近端、中端及远端处各电极eCAP诱发阈值(T值)(nC)》

《表3 电极近端、中端及远端处各电极eCAP诱发阈值(T值)(nC)》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共同腔畸形患儿蜗神经对电刺激的反应及耳蜗术后效果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对照组患儿各电极均可记录到eCAP波,eCAP的引出率为100%。CCD组3耳(CCD2L、CCD4、CCD6)在所有电极处均可以记录到eCAP波,其余耳仅在部分电极处记录到eCAP波,eCAP的引出率为74.03%。对照组电极近端、中端及远端e C A P的诱发阈值分别为12.44±3.07、13.41±2.03及9.34±2.41nC,CCD组近端、中端及远端电极eCAP的诱发阈值分别为26.94±5.39、21.06±5.52及23.60±5.33 nC(见表3)。CCD组各电极处eCAP诱发阈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D组内各电极间eCAP诱发阈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电极近端、中端及远端eCAP增益曲线的坡度分别为3.94±1.13、5.43±2.55及6.83±5.36,CCD组近端、中端及远端电极eCAP增益曲线的坡度分别为2.72±5.13、4.13±5.33及2.47±3.61(见图2)。CCD组各电极处eCAP增益曲线的坡度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D组内电极间eCAP增益曲线的坡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CCD组中1例患儿(CCD3)仅在电极远端记录到eCAP波,因此仅测试远端处eCAP增益曲线。CCD组除1例患者(CCD6) eCAP增益曲线坡度高于对照组平均水平,其余患者eCAP增益曲线均低于对照组平均水平(见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