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鹊鸲繁殖期和非繁殖期夜栖地变量的主成分分析》

《表2 鹊鸲繁殖期和非繁殖期夜栖地变量的主成分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城市绿地中鹊鸲繁殖期和非繁殖期夜栖地选择》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通过对鹊鸲繁殖期和非繁殖期城市夜栖树选择的各生态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繁殖期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共有6个(表2),累计贡献率达81.066%。其中,第1主成分是影响鹊鸲夜栖地选择的主要因素,载荷系数绝对值较大的分别为栖枝高度、栖树胸径、栖树高度、乔木盖度、栖枝上方和下方盖度,这些因子多与栖树和栖枝隐蔽性相关,故第1主成分命名为栖树因素和栖枝隐蔽性因素。第2主成分载荷系数较大的为草本盖度、灌木盖度和距最近乔木距离,均与夜晚躲避被捕食的风险有关,第2主成分可命名为周围安全性因素。第3主成分载荷系数较大的是最低枝高、栖枝方向、栖枝直径和长度载荷系数绝对值较大,均与栖枝有关,第3主成分可命名为其他栖枝因素。第4主成分载荷系数较大的为距水源距离和落叶盖度,分别与水源和食物相关,可命名为水源和食物因素。第5、6主成分载荷系数较大的为噪音和距道路距离,均与人类干扰有关,故命名为干扰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