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黑颈长尾雉夜栖地生境因子说明及测量方法》

《表1 黑颈长尾雉夜栖地生境因子说明及测量方法》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贵州黑颈长尾雉对夜栖地的选择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根据野外观察结果,以夜栖树为中心,设置10 m×10 m的大样方为夜栖地样方,在每个大样方内对角线的4等分点设置1 m×1 m的小样方4个。记录夜栖地类型,海拔、坡位、坡度、坡向,栖树的种类、数量、树高及胸径,栖枝的方向、高度、直径、长度及上方盖度,乔木层盖度和灌木层盖度(10 m×10 m大样方),草本层盖度和落叶层盖度(1 m×1 m小样方),夜栖树距水源、林缘、居民点及林间小路距离等22个生境因子,具体测量方法(表1)参考以往黑颈长尾雉夜栖地研究并作微小的改动[4-6]。对照样方设置在夜栖树任意一个方向的100 m处[10]。如果该区域没有乔木,则选择距离最近的乔木作为对照样方的中心,并保证对照样方与实验样方处于同一植被类型中,以此确保某些关键生态因子之间能够进行比较[11-12]。对照样方中除栖枝部分和栖树部分的参数不记录外,其余参数测量方法与实验样方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