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QAP回归结果:全样本考察》

《表2 QAP回归结果:全样本考察》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全要素生产率是否已经成为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决定力量》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所有变量均为30×30矩阵,主对角线元素为0,因此样本观测值数为30×(30-1)=870。随机置换5 000次。plarge表示随机置换产生的回归系数大于或等于长向量回归系数的比例;psmall表示随机置换产生的回归系数小于或等于长向量回归系数的比例。Adj.R2括号内的数值为p值,即随机

根据表2中模型二的回归结果,在考虑了控制变量之后,调整后的R2从模型一的0.875提高到0.990,模型的整体解释能力上升了11.5%,这意味着包括全要素生产率和资本积累在内的7个矩阵变量对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变异的解释力达到99%。从标准化回归系数看,除产业结构外,其他6个变量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均为正值,且通过了显著性水平检验,因此减少这些因素在地区间的不平衡可以有效缩小地区经济差距,这为本文的理论逻辑提供了更加有力的经验证据。比较模型二中标准化回归系数的大小,这些因素对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强度从高到低依次是城市化(0.406)、资本积累(0.306)、基本公共服务(0.139)、全球化(0.115)、全要素生产率(0.093)、市场化(0.081)和产业结构(0.014)。在这些因素中,全要素生产率对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强度排在倒数第三位,略高于市场化和产业结构,远低于排名前两位的城市化和资本积累。其中,资本积累对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强度约为全要素生产率的3.29倍(0.306/0.093),而城市化对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强度则达到全要素生产率的4.37倍(0.406/0.093)。这一结果表明,样本期内,在控制了城市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等变量后,全要素生产率对地区经济差距存在显著影响,但仍非地区经济差距的决定力量。与全要素生产率相比,城市化和资本积累在中国地区经济差距中扮演的角色更为重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