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海水动物养殖业中的噬菌体研究》

《表1 海水动物养殖业中的噬菌体研究》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噬菌体治疗海水养殖动物常见细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细菌可引发节肢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以及脊索动物等多种海水养殖动物的传染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一旦养殖场中出现细菌性疾病,如若不及时处理,就会导致大面积的传染,引起养殖动物发病,甚至死亡,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海水养殖细菌性疾病中,已知的病原菌有迟缓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tarda)、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dii)、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哈维氏弧菌(V.harveyi)、嗜环弧菌(V.cyclitrophicus)、大菱鲆弧菌(V.scophthalmi)、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p.)等。目前细菌性疾病的防治主要还是依赖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菌药,目前我国水产用抗生素共有4个品种,分别是氨基糖苷类的硫酸锌霉素粉,四环素类的盐酸多西环素,酰胺类的氟苯尼考和甲砜霉素;另含磺胺类和喹诺酮类两大人工合成类抗菌药物,共11个品种[12]。但农业部2292号公告决定自2016年12月31日起,停止在食品动物中使用洛美沙星、培氟沙星、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4种喹诺酮类抗菌药[13],这也给水产动物病害防治带来了挑战,迫切需要研发新型抗生素替代品来防治水产养殖动物细菌性疾病。表1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噬菌体疗法在海水养殖动物中的应用研究,以期为噬菌体控制海水养殖动物细菌性疾病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