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情况(2018年1-6月)》

《表1 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情况(2018年1-6月)》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噬菌体控制主要肠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肠杆菌科细菌是临床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对患者的预后有着很大的影响,常引起菌血症、败血症、呼吸道和泌尿道等多种感染[1]。近年来,由于抗生素滥用、细菌不断进化和院内感染不断增强等因素,使得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日益严重,尤其是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已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典型代表有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和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等。在2004年之前,临床分离出的肠杆菌科细菌几乎对碳青霉烯类没有耐药性,然而2008—2018年上半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显示,我国三级医院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对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表1),碳青霉烯类抗菌药仍然是活性最高的药物,但已经出现耐药菌株,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高度敏感,多数菌属的耐药率低于10%[11]。前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负责人Tom Frieden将CRE称作“噩梦细菌”。据CDC报道,CRE引起的侵入性感染(如血液感染)有着高达40%~50%的致死率[12]。更加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产广谱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blactamases)的肠杆菌菌株的感染率要远高于国外,耐药情况更为严重。加之新型广谱抗生素的研制速度远不及耐药菌的产生速度,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新的抗感染措施替代抗生素,对肠杆菌感染进行有效的预防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