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13个抗病品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赤霉病病小穗率的相关系数》

《表4 13个抗病品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赤霉病病小穗率的相关系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小偃麦衍生品系的赤霉病抗性评价》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和**分别表示在P<0.05和P<0.01水平上差异显著。

从不同环境病小穗率的变化幅度来看,除CH16371和CH16388的极差分别为13.1%和12.5%外,其他11份材料的极差均低于苏麦3号的13.2%,在试验的各个年度及地点间表现较为稳定的抗病性。尤其是CH16387,在6个点的试验中,病小穗率最高仅为8.7%,最低为1.3%,极差为7.4%,低于望水白的7.8%。此外,不同环境间相关分析表明2018年成都与2018年太原、2017年太原与2017年和2016年南京、2016年与2017年南京之间分别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相关性均较弱(r<0.5),其余环境间并无显著相关性(表4)。其原因可能是赤霉病发病易受温、湿度等气候因素影响,病小穗率在不同环境间变异较大,但在相同环境下与抗、感病对照相比,仍具有显著抗病性,品种抗病性鉴定结果相对稳定,筛选的抗源材料可用于抗赤霉病的遗传和育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