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官员与新城建设的初步回归结果》

《表2 官员与新城建设的初步回归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从新城看治理:增长目标短期化下的建城热潮及后果》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1)括号内为城市聚类稳健性标准误。***、**、*分别表示在1%、5%、10%水平上显著。(2)模型4的R2为Pseudo R2。(3)回归中变量做了上下0.5%的缩尾处理。(4)考虑到官员变更引致新城建设效应的滞后性,我们在模型9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官员变更滞后1期和滞后2期的结果,其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央政府实施了“4万亿元”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计划,在“稳增长”的经济目标下,地方政府通过城市建设用地出让撬动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成为稳增长的重要手段(Qin et al.,2016)。数据显示,2009~2013年城市总土地成交面积由3616平方公里上升至7508平方公里..(1.6),5年增加了1.08倍。而本文整理的数据显示,2009~2013年地方政府获批的新城规划面积达到4.77万平方公里,是2008年以前新城累计规划面积总和的2.71倍。因此,本文以2008年为节点,将2006~2014年的新城样本分为2006~2008年的样本,以及2009~2014年的样本,展开时间分组回归。表3是以新城数量为被解释变量的方程估计,前两栏为2006~2008年的回归结果,后两栏为2009~2014年的回归结果。从表3可以看出,2008年经济危机前后已建新城数均对新建新城数量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与前文的结论一致。从表2中的结果我们可知,相对年轻的官员更有动力建设新城。相较而言,表3中市委书记年龄(age)的系数回归结果显示,在2008年以前,相对年轻的官员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开建新城冲动。而2009~2014年,市委书记年龄的系数为负,表明稳增长的目标导向辅之以年轻官员的政绩冲动,催生了大规模的新城建设。根据本文收集的数据统计显示,2009~2014年全国281个地级市共建设359个新城,是2006~2008年新城建设数量的4倍。发生率比的计算结果显示,2009~2014年新上任的市委书记年龄(age)的发生率比为0.915,也就是说当市委书记年龄从53岁(75%分位数)下降到48岁(25%分位数),新城建设数量显著增加4.58个,这反映出相对年轻的地方政府官员为应对经济下行会通过建新城的方式实现大规模投资刺激的行为,进一步佐证了研究假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