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模型计算过程中用到的相关参数》

《表1 模型计算过程中用到的相关参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半导体纳米晶体介电常数的尺寸和成分效应》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a Svib(∞)∝Sm(∞)-R,其中:Cd Te、Cd Se的Sm(∞)分别是14.91 J/(g-atom·K)[18]、20.37 J/(g-atom·K)[18].

计算中使用的参数如表1所示.图1是根据式(5)预测的CdTe和CdSe纳米粒子、纳米线的ε(D)与Tsu模型以及实验结果的比较.模型预测结果表明,随着尺寸D的减小,表面体积比(A/V)增大,ε(D)减小,模型预测结果和实验结果在整个范围内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而且,当纳米线的尺寸D<5 nm以及纳米粒子的尺寸D<10 nm时,ε(D)随着尺寸的变化变化明显;而当尺寸D>10 nm时,ε(D)随着尺寸的变化平缓,直至慢慢接近块体值.由于表面原子具有与内部原子不同的物理特性,随着尺寸的减小,表面体积比和表面原子数增多,因此,在决定纳米晶体的性能时,表面原子起主导作用.Wang等[5]提出介电常数的变化是由于表面的量子点而并不是所有的量子点,而Delerue等[3]认为,介电常数的减小是由表面极化键的断裂导致的,这正好支持Wang等的早期发现.研究表明,纳米晶体尺寸D的减小导致晶格收缩和结合能减小[2].尽管晶格收缩会使单键能增加,但表面原子的低配位数(存在于表面的断裂建)导致纳米晶体的结合能随着表面原子的增大而减小.因此,配位数的缺失(结合能减小)导致可捕获到的哈密顿总量的改变,使得带隙增大,进而影响电子极化过程[19].根据以上分析以及介电常数和带隙的近似关系,ε(D)随着尺寸D的减小而减小是合理的.从图1还可以看出,纳米线介电常数的尺寸效应弱于纳米粒子.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纳米粒子、纳米线的表面体积比分别是6/D、4/D.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可以通过改变尺寸来调节纳米合金的介电常数.相反,图1中Tsu的模型仅在D>10 nm时和实验结果存在一致性,而D<10 nm时,Tsu模型与实验结果存在偏差,这是由于Tsu的模型限定ΔEg(D)/Eg(∞)<0.56[11].实际上D<10 nm时,纳米晶体的ΔEg(D)/Eg(∞)值可以大于0.5[2].与Tsu的模型相比,模型预测的CdTe和CdSe纳米粒子、纳米线的ε(D)和实验结果有着良好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