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林分类型、林下植被类型和取样季节对亚热带人工林4种主要土壤养分影响的重复测量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p值)》

《表3 林分类型、林下植被类型和取样季节对亚热带人工林4种主要土壤养分影响的重复测量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p值)》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亚热带人工林下植被根际土壤酶化学计量特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DOC,可溶性有机碳。*,p<0.05;**,p<0.01。

根际是土壤中根系周边狭小的区域(Kuzyakov&Xu,2013),因此受根系生理活动的影响更大。一般根系通过主动或被动释放可溶性、低分子量的有机化合物(即根系分泌物),如糖、氨基酸和有机酸到根际,影响根际环境(Phillips et al.,2008)。研究发现,不同植被根际根系分泌物速率(Sun et al.,2017)、土壤养分状况等有所不同(莫雪丽等,2018),必然影响根际土壤酶的活性及计量比。本研究发现林下植被类型显著影响了BG和NAG+LAP活性,对AP没有显著影响,进而显著影响了酶C:P(表2)。一方面,根际土壤DOC状况显著影响土壤酶活性及计量比(图5)。因为根系分泌物主要为含碳化合物(Kuzyakov,2002),不同植物的根系分泌物速率和成分不同,导致其根际DOC状况存在明显差异(表3)。如外生菌根树种以根系渗出物或其他沉积物的形式输入到根际的碳是丛枝菌根树种的2–3倍(Yin et al.,2014)。土壤DOC含量的提高为微生物提供了更多底物,增加了土壤酶活性(杨洋等,2016)。另一方面,不同植被养分吸收速率不同,导致根际土壤NH4+-N及NO3–-N含量差异显著(表3),显著影响了酶的活性及计量比(图5)。林下植被可以通过根际活动,影响根际土壤NH4+-N、NO3–-N含量(Phillips&Fahey,2008;莫雪丽等,2018)。段雷等(2002)发现不同生态系统及不同类型植被对N及阳离子吸收速率不同。同一群落中不同物种为减少竞争实现共存,对不同形态的同种养分的吸收速率往往也存在差异(Mc Kane et al.,2002)。如李常诚等(2016)发现相对于NO3–-N和甘氨酸,杉木林更偏好吸收NH4+-N。Wei等(2017)对中亚热带森林土壤添加NH4+-N,发现全土中BG及NAG活性提高,也证明了NH4+-N在中亚热带森林中对酶活性有重要影响。DeForest等(2004)发现添加NO3–-N降低了土壤表层微生物生物量并抑制了BG等酶的活性,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还发现根际土壤C:N也受林下植被的显著影响(表3),进而影响了酶活性及计量比(图5)。鲁顺保等(2011)也发现C:N对酶活性有重要影响。再者,外生菌根及菌丝也有合成胞外酶的能力(Phillips&Fahey,2006)。本研究中,檵木根际土壤酶活性及计量比显著高于其他植被(图1,图2,图4),可能因为檵木是外生菌根植物,而杨桐、格药柃、狗脊蕨和暗鳞鳞毛蕨均为丛枝菌根或无丛枝菌根植物(苏琍英等,1992;赵之伟,1998a,1998b)。此外,同为内生菌根树种,格药柃根际土壤酶活性及计量比明显不同于杨桐、狗脊蕨和暗鳞鳞毛蕨,可能是由于格药柃根系本身特性导致其根际土壤理化性质较其他物种差,进而影响了微生物活性及酶活性,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