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不同类型林分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

《表3 不同类型林分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物种多样性的杉木-闽楠混交林最适密度及混交比例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同列小写字母不同代表差异显著(P<0.05);D:Patrick丰富度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H: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J:Pielou均匀度指数。

对不同林分类型林下植被的物种多样性指标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由表3可知,总体上Patrick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为灌木层高于草本层,而Pielou均匀度指数则与之相反,排序为草本层高于灌木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表现为类型Ⅳ>类型Ⅲ>类型Ⅱ>类型Ⅰ,其中:灌木层类型Ⅰ与类型Ⅲ、类型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类型Ⅱ、类型Ⅲ、类型Ⅳ其3者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草本层类型Ⅰ与类型Ⅲ、类型Ⅳ存在显著性差异,类型Ⅱ与类型Ⅳ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他类型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对林分密度而言,灌木层及草本层均表现为密度A与密度C间无显著性差异,密度B与密度A和密度C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ielou均匀度指数在其各林分密度与林分类型差异均不显著,表明闽楠比例及密度差异对Pielou均匀度指数不产生显著影响。Patrick丰富度指数在灌木层及草本层中均表现为类型Ⅳ>类型Ⅲ>类型Ⅱ>类型Ⅰ,类型Ⅰ与类型Ⅲ、类型Ⅳ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杉木-闽楠混交林较杉木纯林更利于Patrick丰富度指数的增长,对林分密度而言,灌木层及草本层均表现为密度A与密度C间无显著性差异,密度B与密度A和密度C均存在显著性差异。Simpson优势度指数在灌木层及草本层中均表现为类型Ⅳ>类型Ⅲ>类型Ⅱ>类型Ⅰ,其中:灌木层4种林分类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草本层类型Ⅰ与类型Ⅲ、类型Ⅳ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灌木层中,密度B与密度A、密度C存在显著性差异,草本层中密度B与密度C存在显著性差异。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Patrick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在灌木层和草本层均显示出先逐步增加后逐步变小的趋势,在林分密度B时达到峰值。Pielou均匀度指数在不同密度下相差不大,未显示明显的规律。分析表明在中密度林分中,灌木层的各项物种多样性指数值均高于高密度和低密度林分的各项指数,中密度下的林下灌木生长良好,多样性水平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