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对花生沟金针虫的田间防治效果》

《表4 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对花生沟金针虫的田间防治效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对花生地上及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表中数据为平均数±标准误。同列数据后不同字母表示经Duncan氏新复极差法检验在P<0.05水平差异显著。Data are mean±SE.Different letters 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P<0.05 level by Duncan’s new multiple range test.

氯虫苯甲酰胺以0.80、1.60、2.40、3.20 g/kg种子剂量拌种处理,在花生出苗后定苗前、定苗后15 d以及收获时对田间地下害虫的虫口密度具有明显的减退作用。在收获时,2.40、3.20 g/kg种子剂量的氯虫苯甲酰胺拌种处理对沟金针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2.12%和76.33%,对铜绿丽金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1.38%和80.71%,而吡虫啉以2.50 g/kg种子剂量拌种处理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0.05%和74.28%,毒死蜱以5.00 g/kg种子剂量拌种处理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4.40%和78.46%。与空白对照相比,各个处理均能有效控制虫口密度,而对照药剂吡虫啉和毒死蜱对地下害虫也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其中氯虫苯甲酰胺在3.2.g/kg种子剂量处理下对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毒死蜱和吡虫啉处理(表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