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6 新编中国及毗邻海区活动断裂分布图(1:500万)采用的活断层强度分级方案(据吴中海和周春景,2018)》

《表6 新编中国及毗邻海区活动断裂分布图(1:500万)采用的活断层强度分级方案(据吴中海和周春景,2018)》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活断层的定义与分类——历史、现状和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中走滑断层、正断层和逆断层的变形速率指标分别采用跨断层的走滑速率、垂直滑动速率和水平缩短速率。强震系指M≥6.0地震。

最近,笔者主持完成的新一代中国活动断裂分布图(1:500万)(吴中海和周春景,2018),考虑到中国大陆不同区域的构造活动性差异显著,并且动力学背景不同,包括了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环境下强烈活动的西部构造域,也包括受到西太平板块俯冲显著影响的活动性中等的华北构造区和相对稳定的华南构造区。因此,编图中主要采用“晚第四纪活断层和第四纪活断层”两类术语。在活动性强烈和中等的中国西部和华北地区,主要表达的是晚第四纪活断层,但对于相对稳定的东北和华南地区,因为断层的活动周期很长,表达了包括晚第四纪活断层在内的第四纪活断层。但需要强调的是,其中活断层定义中所称的“活动”,主要指可产生M≥5.0破坏性地震,或因地震可产生地表破裂或近地表变形的断层作用。同时参考Slemmons and Depolo(1986)的断层活动强度分类方案,以断层滑动速率和构造地貌的显著程度为主要指标,首次尝试按不同断裂类型对活断层进行活动强度分类及图面的分级表达,区分了极强、强、中等和弱活动性共4个级别的活断层(表6),结果更直观地显示出了我国不同区域的断层活动差异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