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不同选择阶段的公猪GEBV、系谱指数和EBV理论准确性》

《表4 不同选择阶段的公猪GEBV、系谱指数和EBV理论准确性》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北京地区大白猪基因组联合育种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系谱指数为个体无测定成绩时利用父母信息估计的育种值

常规育种中依据系谱指数与育种值进行二选(公猪去势前)和终选(性能测定结束),在基因组育种中则根据基因组育种值。表4分别列出了二选和终选时GEBV与系谱指数和EBV的理论准确性比较。为了验证通过基因组早期选种结果与性能测定后选种结果相比是否可靠,我们将候选公猪第一次和第二次基因组选择时的GEBV与其系谱指数(即利用父母信息对个体预测的结果)、有测定成绩后的EBV的理论准确性做了比较。结果显示,二选时,达100kg体重日龄、100kg活体背膘厚和总产仔数3个性状基因组选择的理论准确性高于系谱指数的理论准确性10,14和19个百分点;终选时,3个性状基因组选择的理论准确性高于EBV理论准确性8,12和19个百分点,低遗传力的繁殖性状提高幅度最大。生长性状基因组选择理论准确性标准差均小于系谱指数和EBV理论准确性标准差,基因组选择准确性波动范围小、精确度高。终选时EBV与二选时系谱指数相比,增加了候选公猪的性能测定信息,因此100 kg体重日龄(Age)和100 kg活体背膘厚EBV理论准确性分别高出系谱指数15和16个百分点,同样,两个性状第二次基因组选择的理论准确性比第一次增加了13和14个百分点。由于尚无总产仔数记录,因此EBV与系谱指数、两次基因组选择理论准确性相同。各性状利用测定信息与芯片信息估计的基因组育种值准确性均高于仅利用测定信息估计的育种值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