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前10位高被引论文的信息》

《表4 前10位高被引论文的信息》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全球文献计量的小麦响应气候变暖的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论文的被引频次反映出一个国家/地区的整体科研实力和影响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某项研究工作的关注程度,可以衡量科学论文在科研过程中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13]。目前的研究评价中,被引频次是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从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检索出中国、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地区发表了有关小麦响应气候变暖的研究论文。在已有数据的基础上,对2000—2018年间发表的文献进行被引频次的分析,该领域前10位最高被引论文信息如表4所示。在论文的引用频次上,被引次数最高的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哥伦布分校的LAL于2004年在《SCIENCE》上发表的《Soil carbon sequestration impacts on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food security》,文中讨论了土壤碳固存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在退化农田土壤中增加1 t土壤碳库可使小麦的产量每公顷增加20~40 kg、玉米增产10~20 kg、豇豆增产0.5~1 kg[21]。该论文发表之后引用次数达到了2169次。紧跟其后的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Lobell在《SCIENCE》上发表的《Climate trends and global crop production since 1980》一文,该文章利用作物模型研究表明,气候变化使得全球的玉米和小麦分别减产3.8%和5.5%[22]。该文章的被引频次为1030次。值得注意的是,在前10位高被引论文中,Asseng S有3篇文章上榜,分别为《Uncertainty in simulating wheat yields under climate change》和《Rising temperatures reduce global wheat production》以及《The impact of temperature variability on wheat yields》,该学者一直致力于研究温度的改变、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对小麦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