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6 不同收入组下非正规金融对多维资产贫困的影响》

《表6 不同收入组下非正规金融对多维资产贫困的影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农村非正规金融对多维资产贫困的减贫效应研究——基于CFPS微观家庭调查数据的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该表在k=40%下识别并测度;***、**、*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上显著;括号内为稳健标准误;控制变量包括地区层面、村级层面和家庭层面的信息,如村庄(社区)所在地的地形地貌、村庄(社区)经济状况、村庄(社区)道路情况、户主性别、户主受教育程度、户主年龄、户主户

其实,从多维资产贫困的致贫因素中,很难剖析出不同收入组家庭资产积累的获益性差异,尤其是忽略了非正规金融借贷行为对不同收入组家庭的异质性影响。那么,农村不同收入组家庭资产积累分布差异较大,民间非正规金融是否有利于穷人的资产积累呢?这是本文进一步关注的核心问题。表6显示,农村非正规金融借贷对不同收入组家庭产生了差异化效应,提高了中下25%收入组家庭陷入多维资产贫困的可能性,而降低了中上25%收入组和最高25%收入组家庭的多维资产贫困可能性。多维资产不平等程度方面,农村非正规金融对中低收入组家庭多维资产不平等影响不显著,而显著缩小了中高收入组家庭的资产不平等,即扩大了两者之间的多维资产不平等程度。可见,农村地区的非正规金融虽建立在亲缘关系和长期信任基础之上,但非正规金融同样具有类似正规金融对借贷对象的正向选择机制,呈现出明显的“亲富人”特征,只是二者的作用机理不同而已。综上,我们发现,非正规金融对中高收入与中低收入家庭产生了明显的异质性资产减负效应,主要是改善了中高收入家庭和高收入家庭的资产贫困及其不平等,而对中低收入家庭的资产减贫没有促进效应。这样一来,农村非正规金融显著扩大了家庭间资产积累及其不平等差距,并且表现出低收入家庭资产“补贴”高收入家庭资产的逆向分配现象,从而形成了农村地区非正规金融与资产积累间的“马太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