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各地区机插秧水平变化与差异》

《表2 各地区机插秧水平变化与差异》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劳动力禀赋变化与生产条件差异下的农业技术选择——以中国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应用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其中标*的省份为水稻主产省 (3)

2004年以来全国的水稻机插秧水平在不断提高,各地区的机插秧水平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但各地区的机插秧发展水平与发展速度存在很大的差异。按照水稻种植区域的特点,本文将所选的23个水稻生产省(直辖市、自治区)划分为五个地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南方地区和西南地区。从表2可以看出各地区之间的机插秧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东北地区的水稻机插秧水平最高,其中内蒙古与黑龙江在2014年以来水稻的机插秧比率已达到100%;而南方与西南地区的机插秧水平普遍较低。地区间自然地形条件的差异可能是造成机插秧水平差异的重要原因,东北地区以平原地形为主且耕地集中连片适宜机械作业,而南方地区尤其是西南地区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因此,东北地区的机插秧的发展水平与发展速度都要远高于南方和西南等地区。然而,在地区内部之间机插秧水平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如陕西的机插秧水平明显低于同处在华北地区的河北与山东;江苏的机插秧水平则明显高于同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安徽与湖北等省份。这可能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造成的,陕西的经济发展水平要落后于河北与山东,江苏则是比安徽、湖北等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从表2还可以发现,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水平都相似的广西和海南两地区水稻机插秧的水平与发展速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这说明诱致性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不仅受到地形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还可能受到其他农业生产条件的制约,如地方政府的支农力度、农机科研投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