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1893-1949年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及城市化率比较表》

《表4 1893-1949年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及城市化率比较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新中国城市的发展与主要特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姜涛《中国近代人口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432页,第88-90页,第65页;赵文林、谢淑君《中国人口史》,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481页;《中国人口年鉴·198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第811页。

近代以来从西欧国家开始的城市化是工业化的产物,随着工业化的兴起,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化从欧洲开始,逐渐向亚洲、美洲等世界各国蔓延,成为全球各国发展的共同趋势。19世纪70—80年代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开启了早期工业化进程,城市化也随之而起步,但此后数十年间城市化的步履蹒跚。从总体上考察,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中国的城市化一直处于缓慢发展状态,从1895年至1949年的55年间中国的城市化率仅增加了4.4个百分点。但值得注意的是,抗战前十年间中国也曾出现过城市化的小高潮,城市化率超过10%的发展水平,达到11.2%。1942年有研究者认为:“我国……城市住民与全国人口的比例,虽没有欧美各国那般严重,但已慢慢走上都市化的路上,是无可讳言的了。”(1)从1901年到1936年,全国总人口数增加了4317万人,同期城市人口增加了1108万人,占增加总人口的25.66%,由此推动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1936-1949年,全国新增人口总数为7205万人,但城市人口只增加了484万人,1946年的城市化率较1936年下降了0.6个百分点。(2)这一现象表明,在抗日战争爆发以前,中国城市人口数量处于增长阶段,但1937-1949年期间,中国城市人口数量增速减缓,城市化处于下滑和停滞状态,主要原因在于战争导致城市遭到严重破坏,城市人口大量死亡、逃离。参见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