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表 1933—1935年国民党各方眼中的“左翼电影”名单[36]》

《附表 1933—1935年国民党各方眼中的“左翼电影”名单[36]》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电影检查委员会改组再探》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说明:表中A-E分别代表:A、联华影业公司,B、明星影片公司,C、天一影片公司,D、艺华影片公司,E、电通影片公司

鲁涤平所谓的七部“左翼电影”,分别是联华影业公司出品的《天明》《三个摩登女性》(1933,田汉编剧,卜万苍导演)、《城市之夜》(1933,贺孟斧、冯紫墀改编,费穆导演)、《续故都春梦》(1932,朱石麟编剧,卜万苍导演),以及明星影片公司摄制的《失恋》(1932,张石川导演)、《狂流》(1933,夏衍编剧,程步高导演)和天一影片公司制作的《孽海双鸳》(1933,邵醉翁编导)。(详见附表)根据笔者的研究可知,鲁涤平把这七部电影定性为“左翼电影”,并非是通过观看电影,而是通过阅读影评,尤其是阅读共产党人或左翼人士撰写的左翼影评。[3]这些左翼影评发表在上海《晨报·每日电影》《时事新报·电影》等报电影副刊上。鲁涤平由此指控这些报刊“逐日刊载C.P.电影理论及批评文字”,实为共产党宣传“共产主义”之阵地,并请求中央勒令它们停刊,调查其主编。为做到证据确凿,让行政院信服,鲁涤平还附上这两报电影副刊的“剪报一束”。在指控这两报电影副刊宣传“共产主义”的同时,鲁涤平还指控教内电检会审查失职,请求中央责令其重审《天明》等七部电影。[4]但教内电检会重审《天明》等七部电影后,认为它们并没有“左倾”嫌疑,实非“左翼电影”。(详后)“浙省密报事件”就此告一段落。但自从此事件发生后,“左翼电影”引起了国民党党务、宣传系统的高度重视。中宣委即于鲁涤平呈文过后一月,自行设立了剧本审查委员会,开始进行电影剧本审查,分割教内电检会的电影审查权力。延至9月,中宣委又自行组织中央电影事业指导委员会,再次分割教内电检会的权力,无异于表示对教内电检会审查的不满。[5]此种“不满”至11月“艺华事件”发生后,表现得更加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