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江宁台地电阻率观测数据年变幅度》

《表2 江宁台地电阻率观测数据年变幅度》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井下地电阻率观测影响系数分析——以江宁地震台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计算地表、井下观测地电阻率数据的年变幅度(图3)。由图3可见,地表NS测向(AB=100m;MN=16m)观测的地电阻率年变化幅度较大,表明短极距受表层介质的影响较大,地表NS测向(AB=1000m;MN=300m)年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地表EW测向(AB=1000m;MN=300m),2013、2015年地表NS、EW测向(AB=1000m;MN=300m)同步出现年变化幅度下降,这可能与测区周围应力场的压性、张性变化有关。井下NS、EW测向(AB=200m;MN=50m)的年变化幅度较地表观测显著减小,表明井下短极距观测受表层介质的影响很小,且前者年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后者(表2)。井下NS测向(AB=1000m;MN=200m)年变化幅度小于地表NS测向(AB=1000m;MN=300m),说明电极埋深至200m后,有效降低了表层介质的影响,使其年变化幅度减小。总体来说,由于江宁台井下观测电极埋深达200m,因而较好地抑制了地表杂散电流,显著减少了观测数据的年变化幅度,比较地表NS测向(AB=1000m;MN=300m)和井下NS测向(AB=1000m;MN=200m)的年变化幅度,说明极距相近的情况下,深埋电极可以降低年变化幅度。另外,如表2所示,地表NS测向(AB=1000m;MN=300m)的年变化幅度为地表EW测向(AB=1000m;MN=300m)的2倍左右,而井下NS测向(AB=200m;MN=50m)的年变化幅度同样为井下EW测向(AB=200m;MN=50m)的2倍左右,这可能与测区的电性结构有关,需要通过各层介质的影响系数来具体分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