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K”型分层模型:井下地电阻率观测影响系数分析——以江宁地震台为例》

《表5“K”型分层模型:井下地电阻率观测影响系数分析——以江宁地震台为例》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井下地电阻率观测影响系数分析——以江宁地震台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一般认为,孕震应力主要引起深部介质电阻率发生变化,地电阻率观测装置需兼备反映深部介质的变化,因此江宁台井下观测系统需适当加大电极埋深,由图5可见,电极埋深H应不小于250m。考虑到井下观测的工程投入和观测系统的稳定性,如江宁台在建的井下垂直观测装置,由于深度达400m,供电和缺数问题仍待解决,因而电极不宜埋设太深。江宁台井下短极距(AB=200m;MN=50m)和长极距NS测向(AB=1000m;MN=200m)观测的影响系数及观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井下短极距观测显著强于长极距观测对地表干扰的抑制能力,井下长极距NS测向(AB=1000m;MN=200m)的电极埋深达到900m时,第1层介质影响系数B1不大于0.5%才具备良好的对地表干扰的抑制能力。比较天水台NS测向(AB=300m;MN=100m)和平凉台NS测向(AB=450m;MN=150m)观测的第1层介质影响系数可知,电极埋深H同为100m时,前者明显好于后者,表明当深度一定时,AB/2不宜过长。总体来说,江宁台井下观测设计之初是为了减少地铁的干扰,本文对影响系数和观测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江宁台电极埋深H取250m左右、AB/2取100~150m较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