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两矿区吸附性和含气量变化范围》

《表2 两矿区吸附性和含气量变化范围》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新疆典型矿区低煤阶煤层气成藏差异对比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以平衡水煤样等温吸附实验数据和煤层气井测试数据为基础,分析两矿区吸附性及含气量分布特征。沙尔湖矿区主力煤层原煤兰氏体积介于11.80~20.39 m3/t,平均为9.40 m3/t,兰氏压力介于21.28~35.97 MPa之间,平均28.63 MPa[9](表2)。甲烷浓度变化范围在88.20%~93.77%之间,氮气含量低于10%,二氧化碳含量最少,低于2%。矿区含气性整体趋势为东北高,西南低,含气量在0.73~4.29m3/t间均有分布,但是整体煤层气含量不高,大部分地区小于4m3/t。煤层厚度整体由东北至西南逐渐变薄,其中北部向斜轴部位置,煤层厚度达到最大,该区域煤层含气量最高,大于4m3/t;向斜两翼煤层逐渐变薄,含气量降低。东部发生煤层火烧的区域含气量最低,不足1m3/t(图3)。垂向上,煤层气集中分布于500~800m范围内,埋深在500m以浅,含气量最低不足1m3/t(图4 (a)) 。据前述,沙尔湖矿区煤变质程度低,地下水矿化度极高且符合滞留承压水特征,对于低煤阶煤层气而言,高矿化度地下水不利于产甲烷菌的生存,且水动力条件较差不利于煤层气的保存。因此虽然矿区构造相对单一,煤层厚度大且埋深较浅,含气区域集中,煤层孔渗特征较好,但整体含气量仍然偏低,仅在向斜轴部区域含气量大于4m3/t,并且矿区东部发生煤层火烧,导致部分气体逸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