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病原菌对4个梨品种果实的致病性评价》

《表3 病原菌对4个梨品种果实的致病性评价》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辽宁省梨黑点炭疽病的病原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达5%显著水平。

梨果实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在有伤接种条件下,供试分离株PCG1可使‘南果’‘花盖’‘茌梨’和‘三季’4个供试梨品种发病。接种病菌分生孢子4 d后,发病果实病斑呈水渍状、圆形,稍微凹陷,病斑颜色呈褐色至棕色,其中‘茌梨’果实病斑上可见橙色的分生孢子堆(图版2-1B、C、D、E、F)。发病后期病斑扩展至整个果实,导致果实呈褐色软腐,表面生成橙色分生孢子堆。不同梨品种的显症时间及病斑大小差异明显,‘茌梨’发病最早,幵且病斑扩展迅速,接种4 d后,4个梨品种果实病斑直径依次为‘茌梨’>‘三季’>‘南果’>‘花盖’。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中获得的暹罗炭疽菌(C.siamense)在‘南果’和‘花盖’(原产于我国的秋子梨品种)上致病性显著弱于‘三季’(西洋梨)和‘茌梨’(白梨)(表3) 。无伤接种以及无菌水对照果实均未发病,对接种发病的果实病斑再次进行分离,得到与菌株PCG1相同的病原菌。根据柯赫氏法则,证明接种菌即为梨果实黑点炭疽病的病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