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南京主城区地名命名主体变迁》

《表1 南京主城区地名命名主体变迁》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社会记忆视角下的南京城市街巷地名变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

将现存的街巷地名按命名主体与反映客体进行划分,得到表1、表2所示的地名类型。中国历史上正式的国家政权组织仅达到县及其以上的行政单元,受当时社会生产方式和经济规模的限制,县以下的各类地名一般由民间约定俗成,再经过乡绅等精英阶层的承认或改造,最后上报官方获得认可。由表1可知,封建时期定名的272条历史街巷地名中由民间约定的超过99%,政府命名的不足1%;民国时期定名的历史街巷地名185条,政府命名开始超过民间约定,企业自主命名现象初显,民国前一些知名度较高的老街巷名称沿用下来。1950—1989年计划经济时期与市场经济初期,政府命名占优势,民间约定的比例较前期下降明显。城市路网密度加大,命名的序列化倾向显现,支路沿用干道名称,老街巷地名沿用率较前期增幅显著,同时企业自主性进一步提升。1990年以来大规模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政府成为最重要与影响力最大的命名主体,企业命名的积极性空前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