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微博用户参与“宁乡”水灾微博的框架呈现频率》

《表5 微博用户参与“宁乡”水灾微博的框架呈现频率》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媒介记忆”的分歧与融合——对“宁乡水灾”的报道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最终的框架呈现上,新媒体平台展现了与传统媒体不同的面貌,微博用户很少发布与事实陈述相关的内容,大部分用户重点关注重大灾难之后的社会道德显现和官方行动,问责框架和道德框架几乎占据了微博内容表达动机的60%,而浓缩灾难事件的决定性画面瞬间或人物形象,在被新媒体用户引入到后续的新闻故事中后,具有了超出最初事件的生命力,[4]至此,传统媒体的“媒介记忆”和新媒体塑造的“民间记忆”存在不同。新媒体往往反映了受众对于同一重大事件的不同见解,显示了新媒体舆论环境下持续不断的多元化潮流,受众选择不同的关键词去表达自己的立场,同时也在寻找强化集体记忆的途径。就其对集体记忆的影响而论,“民间记忆”的建构与运用无疑延长了灾难事件记录的生命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