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FMEA改进方案及实施后5个高风险因子的RPN值对比》

《表1 FMEA改进方案及实施后5个高风险因子的RPN值对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预防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长期导管相关性感染中的应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组建团队、设定目标。F M E A项目团队由科护士长、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护理骨干和血液净化中心医师共9人组成。项目组成员均接受FMEA知识的系统培训。培训采取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向其介绍具体的工作流程以及细节内容,培训时长为6个学时。待培训结束后,需对所有成员进行理论及实践技能的整体化考核,待全部合格后,才允许其进入实际的操作流程。2) 绘制流程图。召集小组成员,采用“头脑风暴法”,将中心静脉长期导管置管及维护的操作步骤以流程图的形式逐一展开,主要包括:医生评估患者、选择血管、行中心静脉长期导管置管、透析治疗、透析前后护士对导管维护、日常维护、透析完毕拔出导管。罗列出所有可能引起CRI的因素,以方便FMEA团队成员对其潜在风险进行分析,整理出潜在的失效模式。3) 计算优先风险数值(risk pr ior it y number,R PN)。针对小组成员列出的每个流程所有的失效模式,找出每个失效模式可能出现的失效原因及导致的结果,估算失效模式发生的严重度(S)、可能性(O)、侦测可能性(D)等因素,计算RPN值,RPN=O×D×S。S,O,D的等级分均为1~10。项目组成员充分讨论后决定各项的赋分。RPN值排前5位的分别是无菌技术不规范、导管维护不足、置管不熟练、患者宣教不到位、评估不足。4) 制订持续改进方案(表1)。积极实施改进措施,观察措施落实后的指标即失效模式的RPN值和中心静脉长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