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1950—2016年大通站径流及沙量特征值》

《表1 1950—2016年大通站径流及沙量特征值》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南京河段拟建过江隧道河段河床冲刷数值模拟》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大通水文站是长江下游的最后一个观测站,间距隧道工程河段为440 km。大通观测站的下游汇入流量约占长江总流量的3%~5%,故其径流资料结果可代替本河段的上游径流。根据1950—2016年间大通观测站的统计资料数据(表1)可知,大通站年均径流总量为8 971亿m3,年际波动较大,但多年的平均径流量无明显差别。1年当中,最大流量一般出现在7、8月份,最小流量一般在1、2月份。径流在年内分配不均匀,5—10月为汛期,三峡水库蓄水前,其径流量占年径流总量70.72%、沙量占87.92%,三峡水库蓄水后,其径流量占年径流总量67.73%、沙量占78.74%,汛期水量、沙量比较集中,沙量集中程度大于水量。大通站的年均输沙量为3.66亿t,三峡蓄水前,多年平均含沙量约为0.468 kgm3,而洪季为0.582 kgm3;三峡蓄水后,多年平均含沙量约为0.162 kgm3,而洪季约0.189 kgm3。近年来,由于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水库工程的建设以及沿程挖沙量的增多,长江上游流域的来沙越来越少,与葛洲坝和三峡工程形成输沙量节点,呈逐步递减的趋势[7],其中1951—1985年平均输沙量为4.71亿t,1986—2002年平均输沙量为3.40亿t,2003—2016年平均输沙量为1.40亿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