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大通站年均输沙量Tab.3 Annual sediment discharge of Datong station》

《表3 大通站年均输沙量Tab.3 Annual sediment discharge of Datong station》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1973~2017年扬中市江岸冲淤遥感监测及古河道塌江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长江大通站水文站是长江最下游的系统水文观测站,大通站往下没有较大的支流汇入长江。因此,大通站的观测数据通常被用作长江下游水文研究。本文结合大通站年均输沙量数据分析扬中市沿江地区冲淤面积变化特征(表3)[23]。1989年以后大通站的年均输沙量出现明显减少,这与1989年起实施的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有直接关联。自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实施以来,以往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金沙江下游及毕节地区、嘉陵江中下游、陇南陕南地区和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40%~60%[24]。1989~1993年扬中市南部沿江区域泥沙淤积面积增长量相比1978~1983年减少了86%,由于水流泥沙携带量的减少,水流处于不饱和状态,1988年以后出现了冲蚀现象。1993~1998年淤积面积在所有时段中最突出,大部分泥沙淤积是在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时期形成的,洪水携带大量泥沙,在下游沉积。在2000年以后长江年均输沙量逐渐递减,受三峡大坝蓄水的影响,2003年后输沙量减少速度显著加快[25]。上游的水流进入三峡大坝经过沉淀,开闸时清水下泄,直接导致扬中市南部沿江地区泥沙淤积减弱,水流冲蚀加强。2013~2017年只出现冲蚀,未出现淤积现象。按此趋势,扬中市在未来短时间内水流冲蚀作用将要大于淤积作用,但冲蚀作用较微弱,不会出现大面积缩小现象,动态区域仍将集中在太平洲南部沿江地区和雷公岛四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