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NVC和GVC下增加值收益的空间分布》

《表1 NVC和GVC下增加值收益的空间分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国内增加值率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增加值总量”表示内需-外需引致的各区域增加值收益(单位:百万美元),“NVC占比”“GVC占比”分别表示各区域国内价值链、全球价值链的增加值收益占比(单位:%)。资料来源:嵌入区域价值链的世界投入产出表,作者计算整理。

如表1,1997~2010年中国各区域增加值创造保持快速增长趋势,东部沿海、南部沿海、中部地区和北部沿海地区始终位列前四位(1997年北部沿海除外),其中东部沿海地区最终需求创造的增加值始终保持首位,约占增加值创造总规模的20%。分解区域增加值创造的最终需求来源可以发现,研究期间东北地区、北部沿海、中部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由内需引致的增加值创造占比始终在90%以上,外需引致的增加值创造占比不足10%。这说明内陆地区直接参与全球价值链(GVC)的程度较低,更重要的是通过国内价值链(NVC)形式间接嵌入全球生产网络。与内陆地区相比,1997~2010年京津地区(2010年除外)、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地区直接参与GVC的程度更高。其中,1997~2007年东部沿海GVC下增加值创造占比从15.3%上升至26.8%,南部沿海GVC下增加值创造占比则从29.8%下降至23.0%。这与国内外经济形势下国内-国际产业转移和分工有关,改革开放初期南部沿海地区率先享受政策优势、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入世”后发达国家逐渐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部沿海地区转移,由此1997~2007年东部沿海直接参与GVC的程度逐渐加强,南部沿海直接参与GVC的程度有所削弱但始终保持20%以上。受金融危机影响,2007~2010年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并试图恢复其国内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外部需求低迷,这一阶段东部沿海地区外需引致的增加值创造占比由26.8%下降至19.5%,京津地区的外部需求也受到了明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