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不同类型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的降水及地闪情况概述》

《表1 不同类型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的降水及地闪情况概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不同天气类型短时强降水与地闪特征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降水强度与负地闪在总地闪中的比例有关[15-17]。首先从收集的4类短时强降水个例中挑选出后倾槽型低槽冷锋、前倾槽型低槽冷锋、冷切变、暖切变、西南涡、西北涡,黄淮气旋、热带气旋共8个不同影响系统下的典型短时强降水个例,结合对应过程的降水强度、地闪次数资料进行分析(表1)得出,所有过程中负闪占绝大多数,最多占比99.21%。正闪发生的数量极少,最多4.12%。在不同类型降水过程中正、负闪数差异较大,负闪占绝对优势。整体来看低涡切变线型强降水负闪比例最大,平均为98.42%,同时发现负闪占比越高降水强度越大,其中暖式切变线型负闪占99.21%,最大雨强达137.2 mm·h-1。热带气旋造成的强降水负闪比例最少,为95.88%。从地闪次数来看,黄淮气旋和热带气旋型强降水出现地闪次数较其他类型偏少,特别是热带气旋类型短时强降水,总闪次数仅为510次;分析还发现黄淮气旋型强降水主要雨区位于暖锋附近(图略),热带气旋型短时强降水产生于系统未变性为温带气旋,而通过以往研究结果得知暖锋虽有强对流降水,但闪电活动较弱[18];热带气旋型强降水以暖云降水为主,虽然闪电频数少,但一样能产生短时强降水天气[16],因此分析以上两类短时强降水时不能直接利用闪电频数判断强降水,在预报中要结合其他观测资料综合分析[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