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9 几大经济体供给侧N2O排放变化的结构分解:1995—2009年 (%)》

《表9 几大经济体供给侧N2O排放变化的结构分解:1995—2009年 (%)》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农业氮污染:责任与控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中百分比是指各因素在某时期内引起的排放变化占期初排放量的比重,下同

计算结果显示(表9~10),(1) 造成全球N2O排放快速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在于最终需求规模的扩张。这在中国体现得特别明显,它导致了中国供给侧N2O排放在1995—2009年增加了324.72%(需求侧是339.83%),远大于其他经济体,甚至超过了BRIIT和其他区域之和(=112.94%+108.78%),而美国、欧盟、日本和ACK都在100%以下。从分部门角度看,1995—2009年,三大产业部门最终需求规模效应均呈逐步扩大趋势*,但农业部门的最终需求规模效应是主导,它使中国供给侧N2O排放增加了444.46万吨,是制造业的15.4倍,服务业的16.89倍。(2)前向国际产业关联效应是大多数国家N2O排放量增加的第二大驱动因素,但其在供给侧和需求侧的贡献存在较大差异:其对中国供给侧N2O排放的贡献度最大,为28.92%,BRIIT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也较为明显,分别为6.78%和6.96%,但其对美国、欧盟和日本的影响较小;其对美国和日本需求侧排放的贡献度分别为12.36%和23.03%,对欧盟和ACK的影响也较大,超过其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在前向国际产业关联效应中,农业部门中间产品出口引致的排放远大于制造业和服务业,并成为外需排放的主要来源,前文的外需排放的构成分解中,农业部门中间产品贸易效应很大也表明了这一点(见表4)。除了上述因素之外,后向国际产业关联效应、他国之间产业关联效应整体上也都对N2O排放增加有所影响,但影响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