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各环节最大角速度时段对应表》

《表4 各环节最大角速度时段对应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羽毛球“杀球”动作中“鞭打原理”的应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鞭打动作是靠各环节动量矩的传递实现的,是由质量较大的近端环节躯干向质量较小的末端环节脚、手传递。由图2及表4可看出,身体躯干环节角速度出现两次数值基本相同的峰值,分别在E1、E3阶段。因动量矩的公式是M=Jβ,末端环节的质量小,转动惯量就小,根据动量守恒定理它的角速度就大,所以从角速度的变化就清晰的看出动量矩的传递情况(表4)。关于羽毛球杀球的鞭打动作的动量传递通常指由躯干向上臂再到前臂最后到手的传递过程,但在E1阶段下蹲准备起跳,身体躯干因上肢摆动先于大腿加速运动,首先在0.550秒躯干角速度到最大突然制动,获得角动量168.1kg·m/s,角动量向邻近的远端环节传递,依次为大腿118.4kg·m/s、小腿65.7kg·m/s,角动量的不断传递使末端环节获得很大的角速度及线速度,[2]最后蹬地给地面较大的作用力,地面的反作用力使身体起跳腾空。图2中的身体躯干角速度第二个波峰就是为使最末端环节——球拍获得最快的速度而产生的角动量,根据动量守恒定理,末端前臂的质量小,转动惯量小,动量矩传递至最末端,角速度达到最大值873.9°/s。因此,在羽毛球杀球动作中有两次动量矩传递过程,第一次是躯干——大腿——小腿——足的传递过程,第二次是躯干——上臂——前臂——手的传递过程,第二次是在E3阶段的挥拍击球阶段,从图2看出角速度曲线更陡、更明显,速度增加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