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不同间作模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表2 不同间作模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不同间作模式对马铃薯光合特性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性(P﹤0.05);平均值±标准差.

不同间作模式下各作物产量见表2.单作时马铃薯产量最高,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P、P‖M、P‖B.P处理产量比P‖M、P‖B处理分别增加2.82%、30.00%.蚕豆在间作条件下产量更高,间作蚕豆产量与单作蚕豆产量相比增加了45.02%,原因是间作蚕豆种植密度低,且整个生育期与马铃薯竞争时处于优势地位,从而使得间作条件下蚕豆产量高于单作玉米在间作条件下产量更高,相比单作产量增长12.56%,原因可能是间作条件下玉米种植密度低,生存空间相对较大,且与马铃薯竞争时处于优势地位,从而使得间作玉米产量高于单作.P‖B处理中,马铃薯产量低于其他2个处理,且单穴薯质量、商品薯率、单株结薯数均较低,原因可能是生育前期蚕豆影响马铃薯生长,导致结薯数少,加之马铃薯淀粉积累时期雨水过多,致使马铃薯淀粉积累受抑制从而导致产量较低.P‖M处理的马铃薯产量高,与P‖B处理相比虽然单株结薯数少,但单穴薯质量、商品薯率高.在P‖M处理下土地当量比大于1,说明P‖M处理能够提高土地产出.P‖M、P‖B处理种间竞争能力数值均为负值,马铃薯种间相对竞争能力弱于玉米和蚕豆,说明在2种间作模式下马铃薯处于竞争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