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TSPO显像剂[6~8]》

《表1 TSPO显像剂[6~8]》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靶向巨噬细胞表面受体的PET显像剂》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相对分子质量为18 kD的转位蛋白(translocator protein,TSPO),又称外周苯二氮受体(peripheral benzodiazepine receptor,PBR),主要分布于线粒体外膜,在巨噬细胞、单核细胞、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和星形细胞上高表达.第一代TSPO显像剂11C-PK11195的合成,使得以TSPO为靶点的正电子显像剂成为小胶质细胞活化的替代标志物.11C-PK11195显像剂被用于多种神经炎性疾病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4,5],但由于11C-PK11195的低脑渗透性、高非特异性和11C半衰期较短,以18F-FE-DAA1106[6],18F-PBR28[7],18F-DPA714[8]为代表的第二代TSPO特异性显像剂应运而生(各代显像剂结构式如表1所示).第二代TSPO显像剂,虽然在受体特异性和图像信噪比方面较前有所提高,但由于TSPO基因外显子4(rs6971)的多态性导致丙氨酸-苏氨酸替代(A147T)[9],使TSPO分为高亲和力(Ala/Ala)、混合亲和力(Ala/Thr)和低亲和力(Thr/Thr)3种结合类型[10].不同显像剂对不同TSPO结合类型的差异,使对第二代TSPO显像剂定量分析和比较图像存在困难[11].且有研究发现,部分第二代TSPO显像剂在对Thr/Thr型TSPO的病人进行显像时,显像剂的特异性结合难以与非特异性结合区分,因此限制了第二代TSPO显像剂的临床应用[12].11C-ER176[13]和18F-GE180[14]作为第三代显像剂,具有比第一、二代更好的特异性和信噪比[15],且未观察到明显的rs6971的多态性依赖,可更好地反映TSPO表达和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但其临床应用价值仍需大量实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