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社会积累结构的兴衰》

《表3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社会积累结构的兴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关于长周期的文献综述》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Gordon et al.(1992)。

进入21世纪之后,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SSA学派逐渐认识到资本主义框架之内一个新结构的形成并不一定能够带来新一轮的经济增长,一些学者开始对SSA理论修正与重建,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资本谋利是SSA构建的动因。传统理论认为,SSA的基本功能是促进资本积累、保证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Wolfson and Kotz(2010)通过对制度建构驱动力的分析指出,一套以资本为核心的制度体系从根本上来讲是由资本家阶级主导并为资本逐利服务的,而不是直接为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服务。因此资本积累结构的主要功能就是支持资本获利,它和资本快速积累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对应关系。第二,“劳资关系”是制度构建的核心。传统SSA理论认为,社会积累结构并不存在一个核心制度,SSA的形成是各个环节多元决定作用的结果,制度的完整性源于每个具体制度之间的内在依赖性,是整体超过部分之和的结果,现在依然有一些学者支持这个观点(Harriss-White,2002)。但Wolfson and Kotz(2010)提出,SSA的建立总是围绕着一个核心制度,即“劳资关系”制度。现实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总危机之所以没有发生,关键在于积累结构的调节使劳资矛盾没有走向尖锐化。一个特殊的积累结构总是围绕着一个特定的劳资关系调节制度建立起来的,如战后结构是“劳资调和”基础上的一整套建制,而新自由主义结构则是“资本统治”基础之上的一整套建制。第三,将全球作为分析单元。传统的SSA理论主要是对美国进行考察,但是SSA本身已经溢出民族国家边界。Robinson(2004)认为资本从民族国家中解放出来并在全球化过程中获得了新的相对于劳动的权力,在这种情势下,社会积累结构理论就不能把国际制度仅仅纳入到国内结构中来分析,而是要把跨国机构和民族国家共同放在一个全球层面的SSA网络中进行考察。